德勤全球和亚太区高管最近就科龙事件所发表的声明,显示出的傲慢令人无法容忍。也许,德勤高管在进行了调查之后,会觉得类似于科龙这样的乌龙事件是本土化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代价,但市场有理由据此作出判断,德勤不具备与其名声相符的责任心。
一个理智的人知道无法避免一辈子不犯错,但会用经验与外部制度约束自己,尽可能少犯错误,而一个像德勤高管所说的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准则”的企业,还会带动行业的自律水准。但德勤此次文过饰非的做法,既不成熟,也不明智,更缺乏责任感。
德勤的关键性结论有二:第一,科龙事件是一个串通舞弊现象,即一伙人(可能是公司内部,也可能包括公司外部的人)联合起来欺骗股东,也包括欺骗审计师。因此,德勤受到科龙伪造数据的蒙蔽,是受害者。第二,德勤中国公司的管理层对2004年科龙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体现了审慎的精神,德勤的中国合伙人值得赞扬。正是德勤辞去审计顾问职务,才让监管层开始注意到这个公司。
按此逻辑,德勤恐怕认为中国的监管层或者科龙的股民还应该感谢他们,这恐怕是高烧未退的呓语。
德勤是否受到蒙蔽,专业素质如何,有事实为证。据科龙事件后毕马威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01年10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间,科龙电器(行情 - 留言)及其29家主要附属公司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疑似格林柯尔系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的重大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调查期内涉及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共达75.5亿元。在为科龙出具保留意见的2002年和2004年,德勤出具保留意见的事项均与科龙的现金流无关,换句话说,德勤没有发现上述高达数十亿的不正常现金流。
毕马威的这次调查只涉及科龙及其29家主要附属公司的重大现金流向问题,要求这些科龙公司设立了账户的相关银行,重新打印了调查期间内的全部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就发现了如此重大的问题。如果说德勤的专业水准与毕马威不相上下,那么,德勤一再强调的自己的内控机制与价值观体现在何处?
从科龙事件中我们并没有看出他们自诩的专业性与责任感。也许德勤的意思是说,与中国的众多审计机构相比,他们的责任感还强一些,起码他们主动辞去了审计顾问职务。但这是可笑的类比。首先,一个国际知名的审计机构堕落到与“不做假账”为座右铭的审计机构为伍,并不值得大肆炫耀;其次,德勤辞去职务的时候,科龙已经坐在火山口上,他们并不是保护股民利益的英雄,而是见机行事的机会主义者。
有一样是确实的,即德勤从科龙收取的1300万元的高额服务费用,并未换来等值的服务。看来,在日本付出的2亿多元的惨重代价并没有让德勤长记性,或许是因为损失过于惨重,才学会了尽量推卸自己的责任?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证监会的结论。从以往的判例或者处罚来看,没有证据表明德勤将会受到重罚,笔者也向来不赞成在情绪的作用下,突破法律边界,对某个市场主体进行歧视性的处罚,任何一种经营主体都应在公平的法律环境与现代法治的价值观下进行竞争。
引进外资企业的经验之一就是,某些企业的本土化非常迅速,并且其公关能力由于有经济实力作后盾,更在国内一般公司之上。此次德勤在博鳌毫无愧疚地侃侃而谈就是例证,德勤在中国的合伙人的背景也值得玩味。
但是,如果这些世界知名企业只能提供与本土中介相同的服务,有关部门就应该坚决取消他们的特权,让他们与国内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使服务费用降到本土公允水准。这也是公平竞争的要义。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