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6日,“2006企业公众形象评比活动”在北京香山饭店正式启动,当天,最佳企业公众形象评选会还在香山北京植物园种植了“中国企业公众形象林”,以表达希望中国企业关注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业长青使命。以下是搜狐财经的现场报道:
主持人:现在我们也对中国企业在过去20多年当中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变化做了一个梳理。其实我也知道即使在西方世界也不是说在一两年前就意识到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刚刚才意识到这个严重性。包括西方企业,包括中国企业都知道企业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这样一种观点我想随着社会责任观点的确立发生了一点变化。现在想请许先生告诉我们西方企业是怎么走过这个过程,怎么样从追逐利润最大化到建立这样一个社会责任的概念,而又是怎么解决这之间的矛盾的。谢谢。
许国祯:主持人讲的特别好,就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而不是突然发生的,就是企业的觉悟不是一夜睡醒了以后突然发现自己得多负一点责任,就像刚才校长提的,我们中国老企业家,老做生意的人,早在多少世代以前就理解取之于社会还要用之于社会。西方企业家也多的是那种有善心,然后乐意把自己的所得、财富和众人分享这种心态。但是我想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因为资本家和劳动阶级的对立,造成了大家对于很多彼此的关系,或者是企业和社会责任的关系的走失。在上个世纪中叶二此大战以后,我们才陆续看到很多为社会福利,为了公众利益定下来的法律,乃至于政府的制度开始规范企业的行为。
这个引进也跟着60年代、70年代,对于地球资源的一个崛起,环境问题的崛起,让大家对于企业扮演的责任和企业应该负的一些责任有一些新的想法,陆陆续续的在一些经济比较先进一点的国家,我们看到有法律规章,也有民众的要求,开始对于企业该做的事情,或者要负的责任有了一些规范,到了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在企业经营里面的一些标准、制度,管理制度,像ISO9000,ISO14000这些制度都是在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些模式。现在也有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但是还没有进入法律,进入绝对规范的地步。
回头看我们自己中国,刚才几位都谈到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由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由国企为主的经济体制到国企和私企并存的制度,实际上我们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国内的私营企业因为比较有活力,慢慢在我们的中坚力量里面会占有比较多的分量。在这个过渡期间,我觉得我们中国有一个契机,就是在改革开放比较短的时间里面,我们的经济赶上了,甚至在有些领域逐渐要超前,中国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里面的觉醒,以及我们对于一些外来思想的消化和融入,可能也有一个超前的行为。也就是在我们中国的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之中,如果有像刚才几位呼吁的那样,政府政策以及法令的引导,再加上社会各个阶层所有的人的参与,我们可以帮助企业更快的一步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就是企业在自己的产品、服务该尽的责任、追逐利益的同时,可以把西方社会经过很长的时间多次的近乎革命的变换,用比较平缓,比较平和的方式进入到一个企业了解自己责任,然后社会的公民又能够积极主动的要求企业要尽到社会责任,这么一个境界。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