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举行的第99届广交会是我国实行新的纺织品配额制度后的首届交易会,此前一星期各企业均以业绩分配和招标的方式获得了配额。总的看来,我国纺织品贸易今后两年将保持相对平稳的格局,企业产品价格及利润空间变化较小,但未来遭遇反倾销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厂商对现行配额制度存在意见较多,商务部和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计划对配额制度进行修订。业内人士提醒,在今年10月秋季交易会举办前,新的分配方案出台的可能性较大,企业应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使用完所有配额。
    根据2005年签署的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2008年前我国相关纺织品的出口年增幅被限定在8-12.5%和10-17%之间。商务部随后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将协议量的70%按照企业出口业绩进行分配,另30%则分两次公开向市场招标。商务部为此在2005年7月、12月先后进行了输欧、输美纺织品第一次业绩分配和招标,今年4月初进行第二次分配和招标。完成于4月12日的最后一次招标数量包括预定的第二次招标数量和第一次招标中标企业的弃标数量,总量分别占输欧协议量的12.42%、输美协议量的14.33%。第二次招标的过程和结果显示,有资格参加投标的企业是34074家,其中8566家投了标,7815家投标成功,5107家中标,84家被废标,中标率达到65.35%。3万多家企业中只有8千多家投标表明很多企业还太小,根本没有能力参与竞争。但除了投标外,由于70%对欧美出口量是按照全球业绩分配,今年有18704家企业获得了配额指标,这一数字是2005年对欧美出口企业总数的3.27倍,这使我纺织品出口总体上竞争趋于激烈,而且更难形成价格协调机制和出口预警机制。
    招标结果出台,业绩分配可申请数量公布,对于广交会上的国内纺织企业而言,前景明朗了许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表示,中欧、中美协议中涉及的受限制类别产品占目前国内所有该种类产品出口额的40%,协议使这部分商品总体上有了10%的固定增长率,预计全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还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幅肯定没有2005年高,预计在15%左右,平稳增长成为2006年纺织品出口的“主色调”。
    业界一般认为,现行的“业绩分配+招标分配”机制比较有利于大型企业和外贸集团,而生产工厂和中小企业获取较多配额的可能性偏低。尽管如此,现行的分配体制还是让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感到不满。一些企业认为,现有机制按照“全球业绩”而非主营市场业绩分配容易造成配额成本的浪费。很多企业以往主要对日本、韩国等无配额市场出口,现在也能按照出口业绩分到欧美市场的配额,这些配额很多都被浪费了,或者被倒卖,增加了其他企业的成本。据了解,从2005年分配机制一出台,企业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反映自身实际情况,目前商务部和商会也开始考虑对制度进行修改,以更好的符合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需要。对此,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姜哲表示,配额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根据企业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业内专家认为,纺织品配额机制调整的方向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点。”现行的机制主要考虑的是“公平公正”的问题,因此在制度设计上强调了“全球业绩”而不是“主营业绩”、用30%进行公开招标等,但是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散”所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因此制度的更改不会是根本变化,而是修订部分内容,寻求平衡。多数企业认为,本次分配机制的修订应当以“尽可能充分使用所有配额为第一原则”,其次才是考虑“尽可能降低配额使用成本”。据悉,新的配额机制会在今年秋季交易会举行前出台。
    而本届广交会上诸多迹象显示,中欧和中美此前达成的纺织品贸易协议能够保证双方拥有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然而,企业普遍认为,两年后协议到期时,欧美市场很可能再度以各种理由出台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正是处于这种担心,在2005年达成的协议中,欧盟和美国已经向中国做出承诺“克制使用特保条款”,但企业普遍担心美国和欧盟并不会“克制”使用反倾销措施。对此,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表示,商会已经注意到这一趋势,建立起了一套纺织品出口统计预警系统,着手从国外律师、进出口统计部门以及企业方面搜集有关贸易摩擦信息提供给中国企业。(新华社)(E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