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调研员华成刚昨天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现在中国普通高校的学费是每学年4000元左右,这个标准对农民和贫困家庭而言是“高了一点”,但高校有比较完善的资助政策,基本上可以保证贫困大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每年4000元学费对农民和贫困家庭而言是“高了一点”,而如果加上上学期间的其他费用,“四年花费2.8万,相当于贫困县农民35年纯收入”之类的报道,就应当不是夸大其词,那么,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对农民和贫困家庭就不只是高了“一点”了。尽管我们有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政策体系,但是毋庸讳言,这些资助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支持力度还不够大。这两年每年秋季开学前后,我们都能读到一些贫困生面临失学困境的报道,也看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发力,督促各高校采取积极措施,保证贫困生顺利上学。这说明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从教育部门到高校都不能掉以轻心。
公民能够享受什么水平和质量的教育,说到底是一个能否实现教育公平、并进而由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的问题。义务教育是教育的起点,目前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家庭经济实力对起点上的教育公平的妨碍正在逐渐减少。如果说这些年我们对起点上的教育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关注较多,而且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收获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应当可以较多地关注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非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了。如果贫困家庭的子女考上大学之后,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费用而被迫失学,那么,他们就是遭受到了严重的“过程中的教育不公平”。
说到上大学的学费和各种费用,有人常常说中国大学的收费比国外大学低多了,如果中国大学收费也与国际“接轨”,不知道将有多少人上不起大学。最近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博士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专门对此进行了澄清。他说,“耶鲁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昂贵”,根据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资助方案,家庭年收入低于4.5万美元的外国学生,不用付一分钱学费就能到耶鲁念本科,即使家庭年收入超出4.5万美元的标准,绝大多数外国籍本科生也只需要支付学费的10%到20%,“这实际上是耶鲁花钱请他们来上大学”。
在美国与耶鲁大学齐名的哈佛大学,更是实行一种被称为“杀富济贫”的奖学金制度,校方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进行判断,看这个学生的家庭需要多少资助才能供孩子上大学,穷人的孩子考上哈佛后,因为家庭贫困,可以申请到所需要的奖学金,而富人的孩子因为家里富有,所以得不到奖学金,反而可能承受不了高昂的学费,而不得不放弃哈佛。于是,哈佛大学成了一所“富人的孩子可能上不起,穷人家的孩子反而都上得起”的大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保障。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富裕家庭的孩子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教育起点上难免不够“公平”,因此高校理应通过各种资助政策“矫枉过正”,尽量帮助贫困生“扳回”一些公平,从而帮助他们享受到过程中的教育公平。如此设计,方可谓深得高等教育公平之真义。比照这样一种标准,我们追求教育公平之路还十分漫长,还需要克服许多观念上和体制上的障碍,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努力。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