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央行公布了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的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 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央行出台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的背景:
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长10.02%。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达到2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广义货币供应(M2)增速过快,自去年以来8月后M2没有低于17%,货币市场流动性泛滥局面愈演愈烈。前3月人民币新增贷款1.26万亿元,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另外,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为3.00%,比去年同期低1.20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1.22个百分点,比上月低0.24个百分点。
资产价格通胀,在信贷猛增下,上游产品价格上升。
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2005年北京房价大幅上涨近20%。中国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预测包括广州在内,全国房价将长期上涨。
股市继续在高位徘徊。自股改以来,股指已经从最低点998.23点涨到目前的1400多点已经上涨了400多点。其中石油、地产,黄金、铜等有色金属股票涨幅巨大。
显然央行此项政策是为了调控目前的资产价格通胀防止金融风险积聚而出台的。这对中国经济特别是证券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要知道央行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目前中国资产价格通胀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目前中国房地产以及股市持续走高,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人民币强大的升值预期导致的。虽然房地产空置率较高,股市定价机制不合理,但外资极度看好人民币的升值,所以即使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过高,但不影响外资赌人民币升值。即使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外资也会在投资过程中导致中国资产通胀而获利丰厚的。
在全世界资产通胀,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世界流动资本空前庞大。他们到处寻找能获得巨大利润的机会,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渐进改革正给了世界资本以机会。由于中国经济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环境前景更加看好,人民币资产继续升值。所以导致国外资本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瓜分人民币升值利润,导致国内经济失衡,国内资本投资渠道狭窄。也使得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乃至成为世界第一。
央行在此背景下进行的靠回笼货币,提高贷款利率等宏观调控其结果,只能是约束国内资本,使人民币加大升值空间。这对问题产生之源的外资根本没有任何约束。所以靠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对股市、房市的影响是微乎甚微的。笔者认为要给经济降温,单从利率上作用是微小,必须采取通过汇率市场化改革,靠市场提升人民币汇率来解决。
股市虽然已经进入股改以来的相对高点,但股市政策市一直比较稳健,再融资虽然节后将开闸,但从目前来看管理层还是相当谨慎的。最具杀伤力的是新股的市场化发行,从现在的制度按排来看,投资者有时间从容应对。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