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讯 2006年4月27晚,央行网站登出一条重要消息,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 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此政策一出,评论如潮,搜狐财经第一时间采访到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他认为,调整幅度对经济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存贷利差加大央行获利,增加收入应用于消化银行自身不良贷款。
央行向市场发出信号
汤敏认为,此次调整的幅度不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增加0.27这个幅度,只会对边际贷款有所影响。比如,可贷可不贷的贷款就会选择不贷。但是通过这次货币政策的调整,央行给市场发出了一个信号:央行已经对一季度经济增长幅度10.2%有所警觉。央行认为,中国经济过热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央行在这个时候实施这项货币政策,也预示着,如果下个季度经济增幅仍然居高不下,央行将有进一步的调整动作。
增加收入应用于消化不良资产
此次,央行只调高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保持不变,这无形中使得央行能够获得更大的存贷差,增加了央行的收入。央行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什么考虑?
对此汤敏分析说:“央行目前存款已经很高,此次调整将使央行今后获得更大的存贷利差,其收入也必然增加,但是增加的收入怎么用值得分析。要知道,中国的银行普遍存在不良贷款,要消化这些不良贷款一个是靠银行内部消化,一个是靠财政资金,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最后埋单的都是老百姓。如果央行用增加的这部分收入来消化不良贷款,那政策制定的初衷值得肯定;如果是用来提高银行自身的工资和奖金,那政策设计的初衷就值得商榷了。”
政策效果显现没有时间表
汤敏认为,比较理想的政策调整是减少投资,增加消费。央行此次的调整对投资的调节幅度更大一些。至于此次调整的效果何时显现,汤敏表示,很难估计,他解释说:“毕竟货币政策效果有滞后反映的特点。”
从搜狐网友对于“央行调高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这则新闻的评论中发现,多数网友对贷款利率调高比较敏感,尤其是已经通过贷款买房买车的人和正有此打算的人。他们认为:调高贷款利率后最终将增加他们每月的还贷数额。目前部分每月正在还贷的人士担忧今后不得不节衣缩食、减少消费以应付增加的还贷,部分准备买车买房的人士表示,将暂时放弃贷款买房买车的打算。甚至有人士愤愤的表示:“由几个行业的投资过热所造成的结果,让全社会来埋单有失公平。”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发邮件至netbiz@sohu-inc.com,或致电010-62726118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