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听到这个消息,我想政府终于动用市场手段来调整宏观经济了!
正如央行在决定中指出的那样,本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为什么这样说呢?国内两年来的宏观经济调控,尽管有一些作用,但是所取的成绩是十分有限的。何也?最大的问题就是早几年来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工具不到位。宏观调控的工具不到位,经济过热的趋势岂可得到遏制?
所以说,央行说要通过利率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也就是让国内的宏观调控重新回到市场基础上来。这才是正着,也是国内宏观调控新的转折点。我举手赞成。当然,不仅在于如何来赞成,更在于这次利率的上调也可能是国内新的一轮宏观调控开始。
很简单,经济上的宏观调控是什么?就是对经济总量的控制,并通过这种对经济总量控制来抚平对经济周期的波动。那么对经济总量的控制有工具有什么?一般来说,其工具有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财政政策及税收政策等,除此之外,能够适用的工具不会太多。
而对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说,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或障碍就是低利率政策,因为这种政策不仅导致了中国经济投资过热得不到遏制、银行信贷的快速增长死灰复燃,而且也导致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又起、导致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炒作十分严重而房价快速上涨。面对这些严峻的经济形势,政府宏观调控能够使用的工具尽管不少,但能够取得成效的工具却也不会太多,不少工具或是对市场影响不大,或是可能被地方政府抵制而效果弱化,只有通过利率政策的上调,通过上升利率来改变目前的低利率政策,来摒弃地方政府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国内宏观调控为什么不采取其他工具?这还在于从金融市场核心来考虑,金融市场核心是什么?就是市场的价格机制。如何没有市场价格机制就根本就没有市场可言。而金融市场的价格是什么?就是利率,就是利率的变化?利率这个价格机制不发生作用,那么调整金融市场其他工具所要达到效果总是十分有限的。我想,央行这次宏观调控以利率为工具,已经把握到了问题的实质。
当然,央行这次调整利率,有人会说,调整的幅度不大,可能对市场的影响很小,特别是对高价格的房地产市场影响会不大。但市场价格变化并不在于其变化的幅度大小,而在于这种变化是否向有效的市场机制方向发展。特别是当这种变化向市场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时,那么经济当事人就会把这些信号转化为企业或个人行为决策,影响企业与个人预期。
也就是说,这次利率的上调是已经强烈地向市场表明,企业或个人一定要把利率风险考虑到行为决策中。尽管这次上息的幅度不大,但是未来还会不会升?是升了这一次就停止了呢?还是升了这一次还会继续再升。今年利率上升,明年会不会再升?后年呢?特别是那些做按揭贷款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民众对这种升息又是如何来考虑的?如果国内企业与民众把这些利率风险考虑其经济行为决策之中,那么企业或个人的经济决策就可能很大改变了。
所以说,这次央行上息并不在于多少,就在于市场对这次升息的反映。如果市场对这次上升反映迟缓,那么央行加息可能会快一些;如果市场反映过快,那么央行升息的速度可能会慢下来。
年初的时候,有房地产开发商2006年政府不会出台什么宏观调控之政策,我那时就对他说,你又不是央行或中央政府,你怎么会知道呢?我就说,政府对经济是否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就在于对当前形势理解与判断。既然政府有决心对当前过热的宏观经济形势调整,那么这次利率上升就是国内宏观调控开始,国内企业与民众对此准备好了吗?而且使用利率这种市场基础性的调控工具,肯定不会是一次性,但愿国内的企业与民众对此要有所准备。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