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海楼市蓬勃发展,购房需求旺盛带来楼盘销售火爆,也助长房价大幅攀升。同时由于现阶段项目销售存在提前预售、内部登记等操作,给一些炒家热炒“房号”带来便利,相关部门应关注这种现象,加强市场管理力度,确保滨海楼市健康有序发展。
    房号明码标价
    最近胡先生想在塘沽区买套房子,洋货市场附近某个新项目吸引了他,他抽空去了一趟售楼处,得知项目已经开始接受预定了,只是现在还无法签订购房合同,销售员告诉他现在购买只需向开发商交纳总房款的三成,等到签订购房合同后,或交齐全款或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
    胡先生还是去得太晚,他中意的楼层早已被预定出去,剩下的要么楼层太高、要么价格太贵、要么楼层太低采光太差。最后胡先生还是没有下定决心预定。
    一天胡先生偶然在位于塘沽区河北路的某家房屋中介看到有人出售该项目的房子,一个房号标价 40000元。
    炒卖房号:无本万利
    一些职业炒家,他们有钱,也有闲。每逢某个项目亮相,他们都会密切关注其动态,隔三岔五就会到售楼处打探消息。关于项目的概况,诸如开发商是谁、建筑形态是多层还是高层、户型设计有多少种,当然最重要的是销售价格和预售时间他们都了如指掌。消息灵通的职业炒家,等到项目预售时,他们按照开发商的要求,先付小部分现金,签下认购协议,购得某一号码。根据开发商操作的不同,这个号码也许是将来某套房屋的房号,也许代表挑选房屋的先后顺序,号码越小意味着选房顺序越靠前。
    购得房号后,这些客户通过遍布大街小巷的房屋中介公司登记出售,将房号转让给出价最高者。一般每个房号价格在 5000-40000元不等。越抢手的项目,一般房号的转让价格越高。
    一些倒卖“房号”的投机者,希望项目能更早地进行预定销售。房号产生与签订购房合同之间的时间差越长,房子的升值空间越大,房号也就越能卖高价。
    房号源头:提前预售
    一些开发商,由于资金上不太宽裕,在没有获得销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就以各种形式进行提前销售。因为通过各种预定的方式,可以更早地积累客户和回笼资金。在银根紧缩的今天,提前销售无疑可以解决一些开发商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而且,与银行严格的审查和不低的利息支出相比,购房客户提前交纳的预定金却是可用之而又没有成本的资金。
    虽然天津市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严格查处无证售房、囤积居奇、炒作房屋等违法、违规及其他以不正当交易方式哄抬房价的行为,但当前滨海新区仍存在一些开发商,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证之前,就开始收取客户的预约费;也就是说,允许客户花钱买了个“房号”,进行提前预售,但还未签预售合同。等到正式预售时,已经是提前预售之后的几个月了,房价自然水涨船高。首任买主(房号炒家)会在原先认购金之上再加上部分差价,把这个房号转让给第二任买主。
    对于炒卖房号,许多开发商对此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原则上,他们都不会承诺买主可以“更名”,因为这是政策所不允许的,但表示直系亲属或配偶之间可以更名以及打“擦边球”的则不在少数。房号更名需要开发商的参与,在房号炒卖过程中,有的开发商会收取数额不等的“更名费”。这部分更名费的支出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出让方与受让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支付或双方按协商所定的比例分摊。
    炒房号助长楼市虚热
    业内人士担忧,一些房号炒家加入到购房群体中,会造成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助长楼市虚热,最终导致房价上涨过快,出现泡沫现象。同时,房号炒家为了获取利润,必然要对房号加价出售,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房价,对那些拥有真实需求的购房人带来房款压力,也“透支”整个楼市的购买力,一旦市场风吹草动,将会给整个滨海楼市带来影响。
    买房号权益难保
    购买房号,加大了买房者风险。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面前,旺销的态势让许多人一房难求,通过购买房号的方式获得购买某个项目的权利,虽需接受更高的价格,但也让这类购房者放松了许多。但殊不知,房号是在项目还未取得正式的销售许可证而提前进行的预售时形成的,由于该销售行为不合法,导致房号从法律上也是不认可的。因此,一旦出了问题,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往往无法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
    市场监管需加强
    对当前滨海新区部分项目出现提前预售的现象,当地有关部门也曾经进行过调查,并掌握了一定的情况。据塘沽区有关部门表示:“天津市各地商品房交易的监督管理权在市房管局,而不在区县管理部门。全市如此庞大的市场形成了繁重的监管任务,监管力量还有待加强。以往塘沽区的房地产项目,在正式销售之前都必须通过在塘沽区房管局做备案登记,通过备案登记,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的实际情况,诸如土地权属、项目规划、施工进度等等,都会进行一定的了解。但现在滨海新区的地产项目只需直接向天津房管局申请‘五证’,由该部门统一对房屋销售进行监管。即便当地房管部门发现房屋交易的违规操作,也无法有效制止。”一些开发商正是利用市场监管的空当,进行提前预售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