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控股最好,但这并不是绝对因素,我们谈判的空间很大。”三元集团改制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他表示,该集团旗下控股公司三元股份在积极筹备引进外资,他们希望引进的合作方是实业投资者而并不仅仅是金融投资者。
    三元股份引进境外投资者的计划已经日渐明朗。今年3月,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钮立平在股权分置改革网上交流会上公开透露,不排除三元股份和国外公司进行合作的可能性。此前,三元股份董事长包宗业也表示了类似观点。
    有消息称,目前已经有过国外专业公司现场考核三元股份具体情况,三元股份引入战略投资者将进入冲刺阶段。
    洽售进行时
    从三元集团寻找战略投资者开始,先后有十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和乳业巨头进入三元集团视野。法国乳业巨头达能和国内乳业巨头蒙牛就在其中,但二者皆因三元集团认定其有恶意收购嫌疑被拒。
    经过近一年的寻找与接洽,三元集团初步圈定了来自德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的龙头乳品企业和美国几家实力雄厚的基金公司为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三元集团与战略投资者达成初步共识:继续保留三元品牌;在确保三元集团相对控股的情况下,三元集团出让三元股份35%的股权,各方股东将按持股比例派驻董事。但是,作为妥协条件,中方将让出公司管理权。
    早在去年年初,北京控股集团向三元集团转让三元股份的时候,长期为业绩亏损所累的三元股份就已开始与外资接洽合作事宜了。
    “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进度在做。”三元集团负责三元股份引进外资业务的人士如此表示。三元股份董秘办公室一位负责人透露,三元股份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业务均由其大股东三元集团一手操办。
    记者获悉,双方谈判僵持的核心问题在于控股权和品牌去留问题。作为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企业,三元集团希望确保其在三元股份的绝对控股权,同时希望在保留拥有50年历史的三元品牌的情况下引进战略投资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资金。
    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国资委给三元集团的最低限度是控股51%。
    尽管如此,尚未摆脱亏损阴影的三元股份仍备受投资者关注。业内人士分析,三元集团在北京数十年经营奠定的奶源基础和市场网络基础是其被投资者看重的价值所在。同时,北京证券资深分析师张九辉认为,三元股份由于业绩不佳,股价低迷,投资者此时进入门槛较低。
    知情人士分析,由于三元股份更倾向于同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乳业巨头具有更大的合作可能性。
    三元:意在扭亏
    盘踞北京50年的三元曾经辉煌。
    但在国内乳品企业疯狂扩张的2002年和2003年,三元股份虽然成功上市,但是因其投资保守、固守北京及周边市场,错过了扩张最佳时刻,导致业绩不断下滑。据统计,2004年,伊利和蒙牛主营收入分别达到87.3亿元和72亿元,三元主营收入却仅为10亿元,并且亏损达1.26亿元。2005年,伊利、蒙牛年报显示,这两家公司主营收入均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尽管三元尚未公布2005年年报,但乳品行业专家估计三元主营收入与伊利、蒙牛差距尚远。
    为了扭转亏损局面,三元实施大量改革,并在2005年起用钮立平替代前任总经理郭维健。钮立平上台后,对生产布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逐步关闭并搬迁北京地区的部分低产能企业。此番生产布局调整后,三元股份在北京的工厂由7家缩减为4家。据钮立平透露,三元将继续把液态奶等低附加值产品逐步转由在北京之外的地区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三元股份对产品结构也进行了大力调整,削减了冷食品等非主业产品,将重点放在了利润较高的酸奶、巴氏奶、奶酪等方面,产品种类由240多个削减为现在的130多个。
    不仅如此。今年2月10日,三元股份以零价格将三元全佳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了三元集团掌控的京泰百鑫。
    三元全佳是三元股份、澳洲三元及京泰百鑫三方共同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中,三元股份持有三元全佳75%股权,澳洲三元持有3.319%的股权,澳洲三元是三元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京泰百鑫实际控制人为三元集团。
    据了解,自三元掌控三元全佳以来,三元全佳连续亏损,其中2003年亏损1099万元,2004年亏损上升为1222万元,对三元股份的整体业绩造成不小负面影响。
    多管齐下之后,三元股份扭亏成效初显,2005年较2004年减亏60%以上。
    钮立平透露了三元近期的发展目标:2005年和2006年作为三元的调整年,2007年和2008年是恢复增长年,而2009年和2010年,三元股份将达到增长的高峰期,重新回到乳业的第一阵营。
    然而,更高的发展目标意味着对资本更高层次的追求,引进战略投资者便应运而生。
    “三元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的落后,引入战略投资者是改变三元管理体制现状最有效的方式。”张九辉如此评价。他认为,三元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不排除效仿伊利采取股权激励方式的可能性。
    外资:卷土重来
    外资乳业巨头进入中国的第二轮大幕已然拉开。
    2005年7月,统一(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一家英国公司联手投资10亿人民币认购完达山50%股权;同年8月,世界第二大乳业巨头丹麦阿拉·福兹公司宣布斥资5.4亿人民币与蒙牛组建婴幼儿奶粉生产基地;10月,法国达能将所持光明股份由9.7%提高到11.5%,达能至今仍在不断推进其增持步伐;12月,新西兰乳品巨头方塔拉又投资8.64亿人民币收购三鹿集团43%股权。
    其实,早在1993年,国际乳业巨头就将目光锁定了中国市场。到1995年,雀巢、卡夫、达能、帕玛拉特等全球前20强的跨国乳业巨头,大都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到2004年年底时,已经在中国乳业市场奋斗近10年的跨国乳业巨头却纷纷因亏损问题,逐步撤离中国。
    据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分析,缺乏对奶源的控制权、过重的管理成本以及产品多走高价路线与当时尚不成熟的中国乳业市场互相矛盾,是跨国乳业巨头败走中国的主要原因。
    “外资巨头的目光从未真正移开过中国市场,它们仍将伺机而动。”王丁棉说。最典型的是荷兰菲仕兰科贝克公司(下称荷兰菲仕兰)和法国达能。
    去年,荷兰菲仕兰宣布结束在华的乳品生产(液体奶和乳酸饮品)和经营业务,其中方合作伙伴天津中芬乳品研究培训中心(下称天津中芬)即日起承担该公司全部管理和营运责任以及损益风险。
    事实上,菲仕兰没有完全放弃中国市场。据悉,转让经营权后,天津中芬将组建一家新公司——即天津子母乳品有限公司,并继续生产、营销菲仕兰天津的产品。菲仕兰仍在天津子母乳品有限公司持有小部分股权。
    “外资巨头将再次掀起进军中国市场的狂潮。”一位业内人士说。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乳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62.57亿元,同比增长36.38%,实现利润总额49.14亿元,同比增长45.3%,仍然以较快速度增长。
    链接 三元股份
    2001年2月28日,原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经过一次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后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三元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9月15日,三元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上市。大股东为北京企业(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占股55%;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15.28%的股份位列三元股份第二大股东;北京燕京啤酒(行情,论坛)股份有限公司持有2,425万股三元股份,约占总股本的3.82%,位居第三大股东;北京燕京啤酒(行情,论坛)集团公司、东顺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亦庄新城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占股0.76%,其余为流通股。
    2005年9月20日,三元集团因控制北京企业(食品)有限公司65.46%的股权,从而间接控制三元股份55%的股权,到此时,三元集团以70.28%的股权,成为三元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2005年11月1日,三元集团受让北京燕京啤酒(行情,论坛)集团公司所持有的485万股三元股份,约占总股本的0.76%。
    2005年12月28日,三元集团受让北京燕京啤酒(行情,论坛)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2,425万股三元股份,约占总股本的3.82%。
    到目前为止,三元股份第一大股东三元集团占股74.86%,东顺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亦庄新城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均占有0.76%,其余均为流通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