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年复活节一样,在法兰克福附近工作的沃尔夫冈·穆勒先生需要回到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与家人团聚。通常他都会选择乘飞机。但是最近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扬,因此他担心航空公司会大幅调高机票价格,所以开始考虑乘坐火车回家。
不过购买车票前,他还是决定先给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票务咨询中心打个电话。询问的结果却让他喜出望外,机票价格并没有怎么调整。他很快就通过电话预订了一张机票。
复活节的意外礼物
“近期油价比去年同期上涨39%”,“纽约原油价格在4月21日盘中创下每桶75.35美元的历史新高”。不断滚动的新闻报道让许多德国人都担心机票价格会因此激增,从而纷纷考虑选择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或者索性取消出行计划。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一些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并没有明显的波动。就像沃尔夫冈·穆勒所说的:“这是复活节我得到的一份意外礼物。”
燃油价格上涨对汉莎航空公司没有压力吗?
实际上,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沃尔夫冈·麦尔乎博(WolfgangMayrhuber)向当地媒体承认,油价上涨后每位旅客的飞行成本将增加10到12欧元。但他认为“把负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往往会给航空业带来长远的消极影响”,所以他们宁愿采取诸如精减人员等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成本增加。
这家公司在2005年获得净利4.53亿欧元,比2004年增长20%,高出分析机构所预期的4.45亿欧元。这样的成绩是在机票价格基本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取得的,公司将良好的业绩归功于缔造历史新高的载客率。
对载客率的重视似乎坚定了领导层的策略。“我们目前还是坚持不因燃油价格飙升而首先大幅提高机票价格。”汉莎航空的经济主管卡尔鲁德维格·克勒(Karl-Ludwig Kley)对媒体如是说。公司的执行总裁麦尔乎博甚至表示,这是现在汉莎航空公司的“原则”之一。
机票涨价,全球同步
遗憾的是,汉莎航空只是少数例外。在全球其他市场,人们已经开始接受花更多钱乘飞机的事实。
在美国,美利坚航空公司最近宣布把国内来回票价提高10美元,以弥补增加的能源开支。美国航空公司表示也会比照实行。联合航空与西北航空则还在考虑中。
在澳大利亚,现在乘坐国内航班,澳航的乘客也需多支付20到30澳元。另外两家澳大利亚公司基思达航空和维珍兰航空则已是自去年5月以来第六次提高票价。
此外,澳大利亚的公司还追加了燃油附加费,中国的航空业最近也采取了这种做法。
提升价格的策略源于航空业对于燃油相当高的依赖度。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现在燃油占航空公司成本的比例比起十年前已经提高了一倍,达到20%-30%.在去年的前6个月,仅为燃油汉莎航空就付出了7.82亿欧元,比前年同期增长了18.8个百分点。卡尔鲁德维格强调说:“其中14%是为备用能源所支付的。”
开源还是节流?
提价能够最直接地缓解压力,但是也会影响载客率。在疯涨的油价和挑剔的乘客之间,航空公司必须小心翼翼寻找出路。对于开源还是节流,不同公司的领袖也有不同意见。
美利坚航空的CEO杰拉德·阿佩伊(GerardArpey)说,最终消费者需要为油价上涨买单,如果航空业不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那么就离关门不远了。
汉莎航空公司的执行总裁麦尔乎博却坚持认为:“航空业还是先主要从自己身上找突破口,而不应该动辄就将此负担转嫁,这样不利于自身经营的改善,也会对航空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麦尔乎博的坚持有他的理由。因为相对其他航空公司目前的窘境,汉莎航空公司未雨绸缪的做法减轻了成本压力。例如在2004年,他们为下一年的能源储备而购进了计划中近一半的燃油,这一行动为他们在2005年节省了9000万欧元的开支。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其他多项应对措施也在具体实施中,诸如停止大规模投资项目,特别是全面冻结兴建办公楼等非生产性投资。停止招聘新的员工,利用“只出不进”和与工会加强谈判的方式来达到裁员目的。调整航线、航班———该公司及时取消了部分亏损的航线,或采用小机型以降低成本。
另辟蹊径的做法或者值得借鉴。比如欧洲的四家主要航空公司,包括英国航空、法国航空、荷兰皇家航空和德国汉莎航空,他们的决定是降低代理人佣金比例。各地区下降的比例并不相同,相同的是航空业的下游环节从业者代替消费者,成为油价上涨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