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G天威(行情,论坛)(600550)控股子公司———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三期工程在河北省保定市奠基开工。这一迄今国内投资最大、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将使G天威(行情,论坛)一举跨入国际光伏行业一级方阵。 而一天之后,G天威(行情,论坛)2005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分拆天威英利境外上市、增发新股建设新光硅业、风力发电项目的议案,更将G天威(行情,论坛)掘金新能源产业推向高潮。
    巨资打造光伏产业基地
    据悉,天威英利三期工程总投资30亿元,2008年将建成年产500兆瓦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光伏产品生产基地,年产值预计达160亿元。2006年,该项目将完成70%的土建工程和30%的设备安装工作,并形成100兆瓦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2008年工程全部完工,天威英利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年生产能力将分别较目前产能提高5.31倍、9倍和5倍。
    同日,由天威英利与国际著名光伏设备研究制造商GT Solar联合组建、首个国家级太阳电池级晶体硅片工程研究中心也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将主要进行光伏产业重大装备的研发、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进口原材料的国产化研发、行业标准的制定等工作,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搭建起重要的技术平台。
    光伏产能无过剩之虞
    500兆瓦,在动辄上千兆瓦计的电力行业并不起眼,然而在太阳能光伏产业,这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体产量不过1656兆瓦,而无锡尚德、天威英利等国内企业目前产能也仅为百兆瓦级。如此庞大的扩产计划,能否为市场所消化?
    对此,天威英利总经理苗连生表示,2003年起,国际光伏行业进入了一个完全爆发的卖方市场。尤其是2005年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致使全球太阳能电池一直供不应求。因此"未来数年内,全球性光伏企业不必考虑销售的问题"。
    苗连生透露,天威英利2006年生产计划已全部排满,2007年的订单也已经接近饱和。而今年3月,天威英利与德国两家公司签订截至2010年、共计3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的长期采购意向书,不仅确保了未来5年内天威英利二期扩产产能的销售,也说明在下游集成商纷纷通过长单锁定电池组件货源的情况下,全球光伏市场将保持持续旺盛需求。
    与之相对应,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今年1月起正式实施,国家发改委计划未来5年内投入100亿元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乐观估计到2010年,国内光伏电池累计装机容量将上升至600兆瓦。
    对新光硅业不言放弃
    随着天威英利境外上市步伐加快,G天威(行情,论坛)持有其51%的股权将获得巨大的资本利得。但联合证券研究员杨军则告诉记者,他认为天威的投资价值不仅仅在于英利IPO的价格,而在于公司投资的新光硅业投产后,将带来天威光伏产业瓶颈的突破及产业链的完整。
    杨军表示,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上游多晶硅原材料,由于技术门槛高,目前多晶硅生产工艺只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企业手中,国内90%以上的硅料则依靠进口。G天威(行情,论坛)参股35%的四川新光硅业1260吨多晶硅项目一旦于2007年年初点火试产成功,公司光伏产业链价值将发生质的飞跃。
    对于市场上有关新光硅业股权可能生变的传闻,G天威(行情,论坛)董事长丁强明确说:"天威现有新光硅业的股权不会减少"。他进一步表示,新光硅业其他股东若转让股权,则G天威(行情,论坛)拥有优先受让权,新光硅业作为国内首个千吨级多晶硅项目,对G天威(行情,论坛)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