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与GDP增速均创新高 紧缩货币政策发出信号——
央行4月27日的加息向外界发出紧缩信号,而0.27个百分点的温和力度让市场猜测央行可能会有后续的调整手段。
4月27日下午六点,央行对外公布了加息方案: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自4月28日起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而在此之前,央行和国家统计总局最新公布的两个数据已经引起各方关于“货币政策适度紧缩”的猜测。一是央行于4月14日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12551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二是国家统计总局于4月20日发布的今年一季度GDP增长为10.2%,该数据不仅超过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增速,也大大出乎众多经济学家的预料。上述两个数据发布后,“经济结构性过热”、“适度紧缩货币政策”等观点也应运而生。
针对央行的突然加息,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博士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加息可能是为了先观察一下效果,之后再决定要不要进一步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措施。”之前央行20亿地量的央行票据发行,曾被市场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先兆。
金融数据显示:货币信贷双双高增长
2006 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 月末,广义货币(M2) 余额同比增长18.8% ,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7 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2
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季环比折年率为17.5%,高于16.0%的年增长目标。
而同期人民币贷款新增1.26
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多,已达到央行全年新增贷款2.5万亿调控目标的50%;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4.7%,增幅比上月提高了0.6个百分点,延续了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信贷余额增长持续加速的趋势。
“就目前情况来看,货币增速和信贷增速过快,我认为都是和GDP增速升高遥相呼应、相互关联的。所以有必要收紧一下银根,做一些宏观方面的微调,采用一些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让贷款增速降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一定的抑制投资过度增长的效果。”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对《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
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更是直言:“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可能潜伏通货膨胀的危险。如果按照稳健货币政策的范畴,下一阶段应当适度紧缩。”
适度紧缩货币政策:经济学家众说纷纭
在金融运行数据走强的情形下,实施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似乎正在成为共识。那么,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手段来回收货币的流动性、控制信贷增长?经济学家则各有说法。
“利率不调整其他(措施)都没多少作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目前导致信贷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在于低利率政策。如果国内银行利率一直处于这种极低的状态,缓解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过热,以及抑制国内房价飚升等都是不可能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则认为,货币流动性过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想要通过货币政策控制经济过热也需要“多管齐下”。比如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适当提高市场利率并辅之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来进行宏观调控。
高盛(亚洲)执行董事梁红也认为,为了控制贷款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收紧流动性,政府可能采取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市场利率以及加速人民币升值等多项措施。
而据哈继铭分析,即使这次进行货币紧缩,也将是轻度的,行政措施将依然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夏斌也指出,货币紧缩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通过适当提高利率来收缩流动性,但又与鼓励消费的政策相违背,而且一旦境外热钱涌入,将会带来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尽管经济学家众说纷纭,但央行在4月20日发行20亿元3个月期的央行票据,创下近两年来发行数量新低的举动,则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央行准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先兆。
因为,此前只有在2004年,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前的4月13日,3个月期央行票据曾创下了18亿元的最低发行纪录。分析人士因此认为,央行减少票据发行量,是为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预留空间。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预期:0.5个百分点
事实上,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央行也曾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抽走数以千亿计的资金,而这两次调整正是中国经济“过热”的时候。
对于本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对《中国经济周刊》预测,大约会上调0.5
个百分点。哈继铭也预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上升0.5个百分点,达到8%的水平;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则可能下降50个基点,达到0.49%的水平。
不过,某证券公司宏观经济研究部资深专家警告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往往伴随着债券市场的较大幅度回调,究其原因在于市场产生了资金面紧缩的预期。
他举例说,2003年9月针对经济过热,央行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导致上证国债指数连续下挫达2.17%。由于调控结果不理想,央行在2004年4月再次上调该指标,这次下跌更甚,从政策紧缩预期开始的2003年7月份的102.08高位,一直跌到2004年“五一”节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91.10点,累计跌幅高达10.7%。
哈继铭还认为,如果适度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银行业和对银行贷款依存度较高的行业至少在短期内将受到负面影响。
“根据人民银行最新数据,在2006年3月末,银行体系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在3%。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0.5个百分点,则银行存款准备金利息收入将比政策出台前下降4.4%。”哈继铭说。
(见习记者 陈亭桦 / 北京报道)
资料链接:存款准备金率的8次调整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经过8次调整。
1984年,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
19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1987年和1988年,央行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到1998年3月20日。
1998年3月21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
1999年11月21日,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2003年9月21日,央行把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
2004年4月25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由7%提高到7.5%。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