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没想到是这样一个展览,所以没怎么准备就进去了,进去一看,那种感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自惭形秽,”顶级名模孟广美在一档谈话节目中道出了自己由于五一黄金周被迫滞留上海时参加上海奢侈品展后的感受。
5月黄金周的头三天,来自荷兰、展示于上海滩的“世界顶级生活体验中国峰荟”给中国人带来了一场全方位的感官盛筵。2.5亿元的豪宅,2亿的珠宝以及50万元的狗项链……在国人叹为观止的同时,那些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参展商们也同样瞪大了眼睛———面对这些天价奢侈品,中国人之前可能从没见过,但掏起腰包却毫不手软。
三天门票收入700万
啧啧惊叹观赏,轻轻飘飘埋单。甚至只从门票里也可略窥豪气一二:展期3天,观者1万,门票收入却达700万元。
为期三天的奢侈品展共有大约1万名观众入场,其中约3000人参加了首日晚上的开幕式活动,他们所持的贵宾票售价为1500元。其余的约7000名观众则在第二日和第三日来到展会,他们所持的VIP票售价为350元。这次展览的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有70多家参展商共300多个品牌参加。参展的全都是世界顶级品牌。
220万元名车不够格
售价220万元的跑车不够格入场。主办方万耀企龙展览的总经理仲刚说,豪华车进场的要求是最低售价必须在250万元以上,所以有一家非常知名的车商因为其跑车售价只有220万元,而被婉拒。
除了名车以外,还有价值2亿元以上的珠宝、来自俄罗斯的稀有钻石、价值2500万元的天然钛晶、罕见的冰种翡翠等。世茂集团推出了其在上海畲山开发的价值2.5亿元的高档别墅。来自韩国的一家客商则推出了镀金浴缸,每套浴缸定价为3.3万元美金。
150万巨钻极速售出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钻石商Gassan在此次展览上推出了切割出121面的顶级钻石。通常的钻石最多只能切割出57面,这次是121面钻石首次进入中国。出乎意料的是,参观者对顶级钻石表现出极大热情,展会才开幕几分钟,一枚3.5克拉、售价在150万元的巨钻就被买走。
Gassan公司的董事长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他称在阿姆斯特丹机场的一家分店里,中国客人的消费额就已经能排到第四位,仅次于荷兰本地和日美两国的客人。他还透露,在这次为期3天的展览上,有超过100多位的客人订购了他们的钻石。
表20万 链30万
美力士手表是一家来自瑞士的企业,据美力士远东公司董事总经理向记者介绍,美力士在展会上第一天就卖出了好几块售价为20万元左右的手表。据他介绍,有一位50岁左右的内地客人,看中了一款价值20万元人民币的红金壳新款手表,但对手表上的真皮表链不太满意。结果,该客人决定另外支付30万元把真皮表带更换成了纯金表链。
“奢侈品”的定义
可拥有但非必需,这是所有权威英文辞典对Luxury(奢侈品)的一致定义。此词引申两重含义:“创造愉悦和舒适的物品”与“价格不菲的昂贵物品”。在西方文化中对商品有一条明确分界———“奢侈品”与“必需品”。就像今日中国的商品也有一条明显界定———“高档货”与“大路货”。综上归纳,对于“奢侈品”顾名思义地体现着高品质、高价格和非必需的特点。
经济学家定义:“奢侈品”是价值与品质最高的产品。奢侈品是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值最高的产品。
商品学家定义:价格高并不意味着就是“奢侈品”。“奢侈品”的高价性也绝非是生产与使用过高过多的物质成本的积累与堆砌,而是在其背后有一个完美体系支撑和百年文化传承。
美学家的定义:“奢侈品”是一种生活被艺术化的符号,是一种把生活追求变为美学的外在标志,“奢侈品”就是一种艺术美学的直接代表,它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历史、艺术和哲学涵义。
社会学家的定义:“奢侈品”早已超越了“腐败、浪费、颓废、不公平”的意味。他以非同寻常的物质符号来塑造自我主张的个性风格,奢侈品及其消费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商家的定义:用买十头牛的钱,买不用半张皮就可以制成的皮包,还要再等上一整年甚至更久,这就是“奢侈品”,而且在新式奢侈中,前瞻性的技术方案运用在生产方式中,智慧和知识让“奢侈品”更加具有意识和技术上的领先。
“奢侈品”五大特性
1.梦幻性:“奢侈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作用于人的情感需求,追求和拥有“奢侈品”满足着人们的某种情怀和梦想,总是可以唤起人们的某种想象并由此产生愉悦。
2.极品性:“奢侈品”看上去就是最好的,它在同类消费品及同类服务中必须是最高级的。这种最高级是外观与品质的统一表现。“奢侈品”的极品性不仅是内在品质最为精良的生产工艺极为精细,而且外观或表象应是显而易见的精美,是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的精华”。
3.稀缺性:“奢侈品”是稀有的,并非随处可见,以显示其物有所值。奢侈品不寻找客户,奢侈品不等待客户,相反,客户寻找奢侈品,客户等待奢侈品。为了维护目标客户的优越感,凸显定制化及小批量,有意而为地限量生产,以及漫长的等待。稀缺性的最高表现形式为“仅此一件,独一无二”。这不仅因其制作成本高昂,更着眼于满足目标客户的地位标榜,“奢侈品”也因“少”而更加尊贵。
4.昂贵性:“奢侈品”产生的成本决定了其让大多数人望洋兴叹的价格,这直接拉开了“奢侈品”消费与大众消费的距离,而“奢侈品”的昂贵体现在其高品质的物料,精益求精的工艺、细腻完美的形象和个性尊贵的服务。
5.引领性:“奢侈品”还是全球化时尚的引领者,每年发布的最新流行趋势几乎成了全球时尚界的灵感源泉。
■观点
奢侈品背后的消费陷阱
在当今中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下,我理解谴责富人的奢侈品消费,但我却更多地想到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一些重要经济策略。其中一个策略,就是最终实现制造与消费两头都在中国:在获得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同时,占领中国的高档商品和品牌市场。
国外商家将制造与品牌两头放在中国,已有成功的趋势。中国不少富豪将本应该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资金,大把地抛向了外国的奢侈品市场,而中国的大众也正在积极地消费外国的品牌。
不好的结果其实已经在中国有所体现:把一些中国制造的鞋子贴上外国牌子,再以高价卖给中国的消费者,原地不动就能拿走利润的大头。
品牌和奢侈品消费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文化引诱和经济陷阱,一些国家过了这一关,另一些国家却难以跨越。韩国是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许多人一提到韩国人开国产车,就容易往民族情绪上找理由,其实韩国人帮助打造本国的品牌,更有经济上的意义,否则也就没有那些驰名世界的韩国品牌。
从所显示的民族情绪看,中国市场应该有抵制外来品牌和奢侈品的动力,可实际上,中国富人对国外奢侈品的着迷、许多并不富裕的中国人对外国品牌的盲目崇尚,却为外国品牌和奢侈品打开了中国市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看似对外国品牌有伤害力的假名牌,也在帮助外国公司占领中国市场。
照这样的趋势走下去,中国的消费市场恐怕难以走出外国品牌和奢侈品的陷阱,这将阻拦中国公司打造自己的品牌,限制中国经济向高附加值的发展。要跨越这样的陷阱,中国富人需要做的是暂时放弃对外国奢侈品的豪华消费,这是对中国消费经济的贡献;当然,普通大众对外国假名牌的抵制,也是不可缺少的。(袁晓明)
鄙视奢侈品消费
正方:中国富豪对慈善事业的贡献相对于国外富豪差距悬殊,“三千富豪”在玩奢侈的时候,还有怎样的场合能吸引他们的热情去兑现社会人的道德心与责任感?骄奢淫逸也好,或者是勤俭节约,的确是一个道德范畴,但是,当中国富豪群体性游走在社会价值期待之外,“奢侈品消费”就应该是舆论批评的一根刺。
反方:奢侈品本身在道德上是中性的,如果富豪的财富来源正当,谁也无法强求富豪按老百姓的标准去消费。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