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温州一商人在京西某知名高档楼盘大举买进十几套房屋。与此同时,来自山西的由20多人组成的购房团正欲在亚北某楼盘购房。另据东区某豪宅项目内部人士透露,该项目的客群当中,温州人购买的比例约达30%,并且,一人购有两三套房屋的现象非常普遍……
    种种迹象表明京城楼市已经跨越了后调控时期的投资低谷。 而令投资性购房复苏的元凶乃房价上涨。对此,有关专家呼吁政策应尽快“变脸”,不然这一肇事者将更加嚣张。
    投资性购房急速回流
    回顾2005年,上海房价下滑令全国民众大跌眼镜。之后,关于温州炒房团北上涌入北京的消息便不绝于耳。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除温州炒房团外,山西购房团的身影亦不断在京城显现。在这些外来投资需求的“鼎力相助”下,京城楼市成交活跃、繁荣异常。然而,这一切在宏观调控之后便逐渐陷入沉寂。
    近日,随着春意渐浓的天气,房地产市场亦迎来新的春天,不仅成交活跃,且投资性购房比例呈逐渐升高态势。
    4月18日,记者就投资性购房比例,对北京售价8000元以上的20个楼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6个楼盘的投资性购房比例均在50%左右,有两个小户型楼盘高达80%,另外两个连开发商自己都认为“交通优势不明显,且投资价值不高”的楼盘,其投资比例依然高达20%~30%。如上数据,远远高出去年建设部公布的2004年北京商品住宅投资比例17%。
    据了解,如今北京的投资买家当中,外地人是主要支撑力量。消息灵通人士向记者透露,来自温州一富商,近日在西区某单价近两万元的楼盘大举购进十几套房屋,总成交金额近一个亿。
    无独有偶。近日,在一次活动上,来自浙江义乌的商人陈女士私下向记者透露,不久前,她在北京购买了6套房屋,其中东三环附近某楼盘购有一套,东四环附近某两个项目各有两套房屋,另外,在中关村(行情,论坛)还有一套。陈女士还告诉记者,浙江像她一样在北京拥有多套房屋商人非常之多。
    北京投资性购房比例的突增由此可见。关于这一点,就连开发商自己都不得不承认。“在去年宏观调控之后,我们项目的投资比例几乎为零,今年春节之后逐渐好转,并且越来越火。每天成交十几套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造成这种火爆局面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去年投资需求的回流。”东区某高档公寓项目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观望疑虑烟消云散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一季度,北京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为688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约19%。比后调控时期,即2005年第三季度的6758元/平方米、第四季度的6725元/平方米,分别上涨1.88%、2.38%。
    “去年宏观调控之后,大量投资需求持币待购。因为,当时大家都觉得房价可能会下降。然而,等了几个月之后,房价不降反升,这使很多投资者重获信心,所以,他们纷纷开始大量购置房屋。”高力国际助理董事黄卓伟如是分析。
    除此之外,另一主要原因在于,宏观调控迟迟未见出台。“投资需求一直存在,他们之所以延迟消费,主要缘于2005年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出现观望,然而今年截止目前,仍没有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出台,这使得很多项目开始上调售价,与此同时,投资者信心大增,所以,导致投资性购房比例猛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说。
    另一专家补充认为,就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而言,过度消费问题非常严重,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渠道不畅,银行负利率;股市虽近期乍现回暖迹象,但前景依然朦胧;国债利率又太低;信托和基金的风险防范体系又比较薄弱,所以,致使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近两年,由于商业地产市场问题频出,所以,大多投资者选择回报较为稳定的高档住宅作为投资品。
    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个人在某项目购有几套房屋的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可见,如今,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该人群可谓功不可灭。诚然,2005年,国家适时出台宏观调控,使虚热的房地产市场一度陷入冷静,而今年,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声称将继续加大调控力度,但迟迟未见举动。这一点,无疑成为助长投资购房比例增高的一剂猛药。
    专家担忧投资黑洞再吞楼市
    对于投资性购房比例的增高,某业内人士认为是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如果其房产没有投资行为或投资比例较低是不正常的,如果那样,则说明房地产有欠成熟,同时也说明城市的魅力不够。”该人士说,“就如今北京的投资性购房比例来看,应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
    然而,另一接受采访的专家则认为,尽管与上海相比较,北京房地产市场算是健康的。但如果投资性购房比例一味增长,必将进一步推动房价攀升,那么,重蹈上海覆辙就在所难免。
    该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购房投资比例一味增高,必然带来两大恶果:
    一是租金下降,投资者预期回报美梦难圆。1996年前后,大量外籍人士在京购买房屋用作出租,从而造成市场“假沸”现象,这种现象令很多开发商盲目乐观,大量开发外销房,而最终的结果是,由于供应量过大,导致市场消化缓慢,租金下降。
    二是错位供应,拉升房价。如果投资客所购买的房屋用作出租,那么,也就满足了部分人士的居住需求。但问题在于,如今大量投资客购房之后,既不出售也不出租,而是闲置,这就造成了市场的实际供应与需求对接不上。而最终的结果是,有钱人的房子越来越多,而老百姓一房难觅的状况仍将存在。这样一来,自住型买家与投资性买家并存,从而构成了“刚性需求”的假象,最终推动房价继续上扬。
    如此一来,就与政府稳定房价的主旨相悖。本刊记者在对20个中高档楼盘进行采访过程中发现,有14个楼盘近期刚刚上调售价,大多项目的上调幅度在5%~7%之间,4个楼盘即将调价,未透露具体涨幅。仅两个楼盘,去年下旬开盘至今,房价未曾上涨。
    对此,董藩呼吁,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抑制,通过行政立法手段与经济手段双管齐下进行调节,比如,一方面,规定一人名下不能超过几套房、房屋闲置不能超过多久等;另一方面,通过开征物业税,增加房屋持有成本,并对闲置超过一定时期房屋征收闲置税等,进行调控。
    黄卓伟补充认为,政策可适当加大土地供应量,并且,适度调整供应结构,加大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比例,从而使不同层次人士的住房需求均能得到较好满足。此外,还应对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予以扶持。让买不起新房的人可通过购买二手房解决住房问题,买不起二手房的人通过租房解决居住问题。这样一来,不仅促进闲置房屋的使用价值得以体现,同时,亦有助于促进市场流通,防止泡沫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