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由来已久。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41.4%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家中有人得小病,他们不会选择去社区医院看病。这个数字曾让不少人感到担忧。 然而,广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给出的数据更令人不安:仅有14%的患者到社区医院看病。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社区医院被冷落呢?5月8日的《新快报》给出了答案:“主要是市民对社区医院的医生缺乏信任感”。全广州市的110多家社区服务机构当中,80%以上的医生都是大专以下学历,其中60%的医生为中专学历,而本科以上的医生都不愿意进入社区医院。因此,不少市民认为社区医院“不可靠”,医生的医术也“信不过”。
广州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这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决定着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我国居民80%以上的医疗保健需求在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20%的需求在城市,而我国的卫生资源的配置却与之相反,80%的分布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的80%又集中在大医院,只有20%在社区,而社区医院的数量是大医院的数倍。
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制约了社区医院对人才的引进,进而,制约了其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环境的提升。据了解,我国需要10万名社区全科医生,但目前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只有几千人。人们不信任社区医院,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比较透明,医疗资源的配置也相对公平,否则,将导致公众的不满与批评。因而,在欧美许多国家,90%的病人都到社区医院去看病,只有10%的人得了大病,才到大医院就医。由于医疗资源的配置较为公平,医院承担的患者压力也相对均匀,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且高效率的使用。
不仅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办法,也很好地解决了就医难题。以印度为例,从1996年开始,印度政府推出了社区医疗中心的规划,每10万名农村居民配备1个社区卫生中心,配有化验室和基本检查设备等。社区卫生中心无法处置的病人再送往地区医院。印度由于国力不及中国,他们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也低于中国,但是,由于印度在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上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他们比我们更早地解决了医疗难题。
鼓励社区医院的发展是解决医疗难题的捷径。社会医院一旦发展起来,不仅可以有效分流大医院的患者,避免患者遭受大医院的欺诈,也可以促使包括大医院、民营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今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期待配套的具体措施能够早日出台,以早日惠及社会。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