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在表达了一番对中国文化的崇敬和对中国用户的感激之后,Google公司宣布了它的中文名“谷歌”。大家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搜索引擎公司,那么现在就请你用谷歌去搜索一下“谷歌”吧,你得到的第一条信息就是“反对谷歌”,而且接下来也有无数嘲讽“谷歌”的内容。
一家外国公司为自己取一个中文名,这是商业时代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很多外国公司或产品都拥有美妙的中文名,如奔驰、宝马、飘柔等,另外一些公司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中文名,如IBM、AMD等,也有一些公司将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中文名废掉,如丰田公司就把大名鼎鼎的“凌志”改成拗口的“雷克萨斯”。凡此种种,都被视为公司自己的商业行为,并没有引起公众特别的反应。
但Google这次行动却很不一样,不仅仅是热脸贴上冷屁股,而且还招来强烈的抗议和冷嘲热讽的声音。有人查字典,有人写文章,以论证“谷歌它不是中国的Google”;有人专门做调查,发现“喜欢”和“非常喜欢”的人只有20%,而80%的人都表示“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理由是“不如英文好,没意义,没什么感觉”,“难听,难懂,也难输入”;还有人不辞劳苦地建立专门的“反对谷歌”网站,已有上万人签名反对,并另外给它取了若干名字,如“狗狗”、“古狗”、“股沟”等等。
所有这些反对行为,无疑都利用了Google自身提供的方便。这也是网络时代的一个奇事。如果你因此而得出结论说,这是一家诚实但不受欢迎的公司,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显然,相当多的人,虽然并没有拥有这家公司的股票,但还是把它的事当做自家的事,至少当做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它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它的中文名又为什么如此遭人反感?到现在为止,恐怕没有人找到完整的答案了,但是我仍然愿意提出来做一点探讨。
众所周知,由两个年轻人在美国加州创办,改变了全世界信息生态的Google公司,不仅是网络时代的一个商业奇迹,它还一直高擎着理想主义大旗,无论是它的产品,还是它的公司理念和管理,都饱含着激情。它的座右铭是“不要做坏事(don’tbeevil)”。对全世界很多人来说,它的名字意味着年轻、自由、酷、网络民主、创造、时代使命,等等,是当之无愧的偶像公司,拥有无数的“骨粉”。
和全世界人一样,无数中国人也对Google公司怀有一颗崇敬之心。它和其他互联网英雄一起,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事实上已经改变了一代人的教育资源和知识结构,从而改变了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而改变了整个社会,而且这种改变还正在进行,结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在地区差异、贫富差异巨大的情况下,信息平等和网络民主的意义,可以说怎样夸大都不为过。
但是,和其他外国公司一样,Google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中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为了“入乡随俗”,它必须做出选择,包括一些妥协和改变。如果在商言商,我们对这些妥协和改变都已经见怪不怪。但是对于一家高擎着理想主义大旗、以肩负时代使命自居的公司来说,任何一种变化都可能是敏感而危险的。
Google取“谷歌”做中文名,寓意是“丰收之歌”,“是播种与期待之歌,亦是收获与欢愉之歌”,“同时也想传达出中国人对幸运/吉祥的企盼”,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大陆)用户的讨好是显而易见的。而且,Google在全世界都没有另外的名字,甚至在台湾和香港地区也没有使用中文名。用“谷”字表达“稻谷丰收”,也似乎根本就没打算用到台湾和香港地区,因为在那里,“谷”字并没有“稻谷”的意思。
但是中国大陆用户并不领情,一方面是因为“谷歌”的名字本身并不是很好,没有Google固有的创造激情和先锋色彩,另一方面,也看得出大家对于它在改变中失去自我的担心。理性的中国用户,往往奉行“拿来主义”,并不需要一味讨好自己、显得铜臭味十足的外国公司,而希望它们能带来实用的前沿技术和独立的商业文化。
(作者系《南都周刊》副主编)
专栏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