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 商业媒体 > 《财经文摘》媒体专区 > 最新文章
热点聚焦:关注气候变暖
时间:2006年05月10日15:24 我来说两句(0)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文章来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文摘》)

  来自亚洲巨人的“碰撞”

  2012年,《京都议定书》行将届满,围绕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又将展开激烈的讨价还价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处于中国和印度的人均生活状态,恐怕我们就听不到全球变暖的声音了。
按每资本要素计算,相比能源效率较高的日本和环境保护较好的瑞典,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巨大的美国,中印两国排放的温室气体要少得多(美国人均排放量是印度的20倍)。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超过24亿,多数人希望过上美国那样高耗能的生活方式,同时,如果这两国持续目前爆发式的经济增长水平,世界气候可能面临灾难性结果。

  增长中的巨人遇环境压力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00至2030年,仅中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就可能达到发达国家增加的排放量。依据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资源研究院预测,尽管印度落后于其亚洲竞争对手——中国,到2025年,印度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将增加70%。相对不利的一面,这两个国家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也给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机会。“能源清洁工作越早入手,难度和花费的代价就越小。” 能源顾问戴维·莫斯科威茨向中国官方建议。“他们每增加一套设备或一个工厂,应当在能源处理水平上比过去更加先进”。如果中国和印度能够下定决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绕过西方高耗能的发展道路,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就可以避免。

  由于没有对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作限制性规定,《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并不会减缓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状况要到2012年协定期满才可能改变。这两个国家为了使国民摆脱贫困,正竭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能源不得不来自他们相对丰富的传统能源——煤炭,而不论其粗放式的投资方式是否在环境上可以恢复。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中国清洁能源项目董事巴芭拉·费娜摩尔估算,中国电力需求到2050年将增长26000亿瓦特,相当于未来45年中每星期增加4座300兆瓦特发电厂的规模。1980年到2001年,印度的能源消耗增长甚至比中国还快,上升了208%,但将近一半的人口仍然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这是印度政府正在力求改善的现实状况。

  美国也要担起责任

  世界也存在一个普遍的看法,发达国家的财富一边在增长,一边在肆意排放二氧化碳,他们应该为气候变化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认为,需要为减少排放作出努力的,第一就是美国”,新德里科学与环境中心董事苏尼塔·娜瑞恩表示。“美国如果在防止气候变化方面不带头,这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道德的”。由于对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的解除,布什政府已经部分否决了《京都议定书》的框架性内容。

  由于美国与这两个亚洲巨人之间的冷漠,已经导致国际气候不良变化,但这仅仅是开始。

  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和地方环境等问题,中国和印度采取了诸多有利于遏止气候变化的政策,这使他们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相关资助。因为设备简陋和能源格局陈旧,中国和印度的能源效率极低,每创造一美元产出,中国耗能是美国的3倍。但这也说明其中发展空间巨大,通过减少浪费达到节能效果会比修建新的煤炭工厂更为廉价。这样也可以达到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和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的目的。北京承诺,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减少能源强度,在2010年前,GDP能源消耗率将降低20%。

  中国正在制定一项雄心勃勃的五年规划,在目标和投入的对称上,中国显得更为策略。投入的一项来源来自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京都议定书》设置的清洁发展机制),该组织允许发达国家兴办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项目,项目通过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二氧化碳排放贷款以满足排放目标的实现,在治理上没有任何技术方面的要求。美国波士顿管理咨询服务公司CRA在2003年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中印两国在治理方面的技术投入同样用在美国,2012年前,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削减上,其成就相当于所有《京都议定书》缔约国实现目标的加总。

  这些国家向前迈进每一步(中国在自动排放规则的制定上比美国还严格),都有在增长上遇到沼泽的风险(2020年,中国汽车拥有量可能达到1.4亿辆)。中国和印度需要证实,绿色发展之路对世界来说是必须的,被国际广为接受的《京都议定书》也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更经济可行的办法。“在不对气候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条件下,这些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是可能的”, 美国Pew全球气候变化中心国际战略主席伊里奥特·第林杰表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他们不可能自己单打独干,必须有美国的参与”。

  美国《时代》周刊 2006年3月26日

  作者:布莱恩·沃尔希

  编译:杨政文

  感受白宫的“炎热”

  尽管美国政府增加了对气候变暖的研究投入,但研究者们向社会公众谈论此问题却要受到政府不同程度的干预

  正为美国联邦政府从事气候研究的科学家说,布什政府已使他们向公众直言全球变暖问题变得艰难,结果是,美国人将无法获得关于气候如何变化的充分信息。

  气候变暖成禁语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工作人员(NOAA),以及工作在该局某实验室的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科学家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因为和公众谈论相关政策问题受到政府的惩罚。他们不能在报告、新闻发布会和网络会议上提及气候变暖的问题,必须接受新闻保密调查,政府甚至还要求他们停止向媒体发表言论。

  这些科学家工作在全美国各地的研究中心,他们需向政府说清楚所有的媒体邀请,以及2004年夏天前他们并非不得不做的事情。气候研究者不像供职于司法或州政府的公职人员,这些公职人员在接受媒体接触方面有长期稳定的政策限制,而气候研究者应对讨论其无重大疏漏的研究成果享有相对的自由。

  “我们与媒体所希望的沟通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博尔德大学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工作了20年,从事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联系测试的皮埃尔·坦斯说。他补充说,自己常常“忽视政府制定的规则”,当事情发生在他的同事身上的时候,“我发现,许多人有受到胁迫的感觉。”

  美国地质勘测局水文学家克里斯托弗·米利说,在起草关于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美国水资源供应的科学报告的新闻发布消息时,他曾经产生过两次疑问。

  米利说,2002年,对于媒体讨论气候,内部官员的看法是有倾向性的,他们认为这会“对官方产生很大的问题”。2005年11月,官员们同意在一份气候报纸上进行讨论,米利说,但“对发表的内容设置了关键词限制,包括‘全球变暖、气候变暖、气候变化’。”

  官方的如意算盘

  政府官员说,他们正在制定一项长期政策,该政策不受过去的左右。肯特·拉伯德是NOAA的官员,他上个月带着胶片飞往博尔德大学,目的是监控英国BBC对坦斯进行的采访。

  “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没有受到什么压力。” 拉伯德说,“因为影响巨大,媒体发出了什么声音对领导者非常重要。领导者应当掌握媒体什么时候报,怎么报。”

  然而,相关官员有好几次将科学家对媒体的言论进行了改变。当坦斯正在帮忙组织在博尔德附近召开的第七届国际二氧化碳会议之时,他的实验室主任告诉他,参会者在会议报纸标题和摘要正为美国联邦政府从事气候研究的科学家说,布什政府已使他们向公众直言全球变暖问题变得艰难,结果是,美国人将无法获得关于气候如何变化的充分信息。

  气候变暖成禁语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工作人员(NOAA),以及工作在该局某实验室的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科学家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因为和公众谈论相关政策问题受到政府的惩罚。他们不能在报告、新闻发布会和网络会议上提及气候变暖的问题,必须接受新闻保密调查,政府甚至还要求他们停止向媒体发表言论。

  这些科学家工作在全美国各地的研究中心,他们需向政府说清楚所有的媒体邀请,以及2004年夏天前他们并非不得不做的事情。气候研究者不像供职于司法或州政府的公职人员,这些公职人员在接受媒体接触方面有长期稳定的政策限制,而气候研究者应对讨论其无重大疏漏的研究成果享有相对的自由。

  “我们与媒体所希望的沟通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博尔德大学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工作了20年,从事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联系测试的皮埃尔·坦斯说。他补充说,自己常常“忽视政府制定的规则”,当事情发生在他的同事身上的时候,“我发现,许多人有受到胁迫的感觉。”

  美国地质勘测局水文学家克里斯托弗·米利说,在起草关于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美国水资源供应的科学报告的新闻发布消息时,他曾经产生过两次疑问。

  米利说,2002年,对于媒体讨论气候,内部官员的看法是有倾向性的,他们认为这会“对官方产生很大的问题”。2005年11月,官员们同意在一份气候报纸上进行讨论,米利说,但“对发表的内容设置了关键词限制,包括‘全球变暖、气候变暖、气候变化’。”

  官方的如意算盘

  政府官员说,他们正在制定一项长期政策,该政策不受过去的左右。肯特·拉伯德是NOAA的官员,他上个月带着胶片飞往博尔德大学,目的是监控英国BBC对坦斯进行的采访。

  “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没有受到什么压力。” 拉伯德说,“因为影响巨大,媒体发出了什么声音对领导者非常重要。领导者应当掌握媒体什么时候报,怎么报。”

  然而,相关官员有好几次将科学家对媒体的言论进行了改变。当坦斯正在帮忙组织在博尔德附近召开的第七届国际二氧化碳会议之时,他的实验室主任告诉他,参会者在会议报纸标题和摘要里不能使用“气候变化”一词。坦斯和其他很多人对此十分失望。

  没有科学家认为政府官员已经影响了气候研究,他们也不认为自己在质疑政府方面受到限制。实际上,在最近几年里,由于布什政府将关注焦点从控制温室气体转移到研究全球变暖,一些研究人员从政府方面获得了更大的预算投入。2004年,NOOA气候研究和相关服务经费从2.41亿美元上升到了2.50亿美元。

  气候科学家受到审查的消息来自今年1月,指导美国太空总署(NASA)纽约戈达德空间研究所进行研究的詹姆斯·汉森告诉《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他去年12月发表演讲,呼吁削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以来,政府就把审查目标对准他。

  两周后,汉森向美国纽约新学院大学的观众暗示,他在NOAA的相关人员正经历更严厉的审查。“这更像是在纳粹德国或前苏联,而不是在美国。”他说。

  NOAA官员康纳德回应说,“与科学家发现真理和尽可能提供科学建议的责任和义务一样,科学的开放和专注同样重要,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鼓励我们的科学家自由、开放地发表言论。”他补充说,“仅仅当你的言论联系到你的个人观点和你在NOOA的特殊使命的时候,我们才会提出要求。”

  艰难中求平衡

  然而,NOAA的科学家举证了一些官方对其就气候变化的公示和新闻公布作出恐吓的大量事例。尽管布什和他的高级顾问们提到地球正在变暖,人类活动应该为此负责,但他们对用命令的办法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能毁灭美国经济的警告和预言也作了咨询。

  2002年,NOAA同意与澳大利亚研究者联合起草一份报告,目的是帮助处理由于海水问题升高导致珊瑚大面积的白化。一份2004年3月起草的报告已经有了全球变暖的提示,包括“地区和全球珊瑚的团块性白化,毫无疑问,这与全球性变化相关的海水温度升高联系在一起。”

  后来,2005年7月,这些资料和其他的一些提法提到了气候变化。

  NOAA已经公布了珊瑚白化的报告。海洋和气候社团秘书助理詹姆斯·R·马霍尼说,他在2004年决定推迟这份报告的发布,因为“报告严重缺乏科学基础。”现在,报告已经修订,他说,他正等待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署对这份报告进行证实。“我不认为这份报告的公布时机还不成熟。”马霍尼说,“这不仅仅是气候变化的问题——还有其他。”

  在其他场合,马霍尼和其他NOAA官员告诉研究者,不要就政策问题发表他们的看法。康纳德·史蒂芬指导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环境科学合作研究所的研究活动,与拥有4000万美元预算支持的NOAA校际交流有密切联系。史蒂芬研究了格林兰冰川,当他的报告引证了关于北冰洋气候变化的一份重大国际报告“最后的春天”的提法时,他和NOAA其他来自阿拉斯加实验室的主任们都接到了马霍尼的电话,电话要求他们不要在报告里提全球变暖的问题。

  史蒂芬说,尽管马霍尼在决定NOAA所有研究经费中举足轻重,但他不会屈服。

  马霍尼说,他对会谈没有印象,那是一次电话会议。“我这样对他说根本就不可想象。”马霍尼补充说,“对于政府官员,我们的立场是,他们不应该掺杂政治倾向。”

  坦斯接受英国BBC采访受到拉伯德监视,但他说,拉伯德并没有干扰采访。让他不解的是,在接收媒体采访的时候,为什么受到来自华盛顿的如此关注。

  罗纳德·斯托福是NOAA普林斯顿地球流体力学研究所科学家,因为要花太多的时间与NOAA官员澄清问题,他与媒体的接触估计减少了一半。托玛斯·达尔沃斯是斯托福的同事,他说,这些政策意味着美国人只能从政府科学家那里获得对气候变化的“偏向性影象”,“美国纳税人正在为此埋单,他们有权利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作者:朱丽亚特·埃尔伯林

  出处:美国《华盛顿邮报》2006年4月6日

  编译:杨政文

  布莱尔呼吁采取紧急行动

  新西兰奥克兰消息:近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向世界呼吁,在《京都议定书》届满后,人类应当在对付气候变暖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布莱尔穿梭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重点在于2012年《京都议定书》届满后,为世界能就气候问题达成框架性协议注入新的动力。“我不相信我们需要5年才能达成一致意见。我认为我们已经为此做了很多事情,不需要再等待那么长的时间。新的协议应该将稳定气候变化作为核心目标。”布莱尔在奥克兰通过电视录像对新西兰惠灵顿的一场气候变化讨论会上说。“我也相信,这样的协议将是成功的,它包括了世界上所有主要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也包括作为世界上头号发达国家美国。”布莱尔的官方发言人说,早些时候,布莱尔就相信能在今年就届满的《京都议定书》达成框架性协议。布莱尔说,在这方面采取无所作为将导致“绝对的灾难”,“我不想看到我们这一代人只是说出了问题在哪里...而在道德上没有为我们的后代采取任何行动。”布莱尔将对付全球变暖提到了优先地位,他将在今年7月举行的八国首脑会晤和9月在墨西哥举行的气候变化会议上提出他的建议。

  作者:阿德雷恩·克罗夫特

  出处:路透社3月28日 编译:罗岳  

  应付灾难,我们还有时间?

  面对轰隆隆驶来的火车,一人站在铁轨上。

  “全球变暖?”他说,“有人说这将在30年后显现出来,这对我没有影响。”

  他及时离开铁轨,在咆哮而来的火车的左前方,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在他后面跟着。

  屏幕变成黑色,一条信息出现:“还有时间。”

  这只是一则广告。环保协会以此方式发起了一场环保保卫战,旨在说服美国民众就全球变暖问题能有所作为(能够采取有效保卫措施)——毕竟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应对。

  但很多科学家并不确信这辆正徐徐驶来的火车所带来的危机能够被避免。近一个世纪,由于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仍沉积在大气层中 ,导致近几十年内不断持续升温。

  “我们当然不准备去拦劫一辆正盘旋着从山坡疾驰而来的火车。在短时间内,我无法想象有人敢这么做。” 费尔班克斯阿拉斯加大学全球气候变化中心和北极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约翰·沃尔希说。

  专家分析,这取决于有多少人能参与。据美联社报道,10位主要气候科学家指出,最好的结果是预防类似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的全球灾难,他们将灾难的先兆用了“难以逆转”来形容。

  看来,这场巨大的灾难不久将降临在我们身上,阻止与延缓灾难的发生迫切需要政府与个人采取大胆的行动。“灾难高潮将发生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加利福尼亚海洋研究机构的资深科学家蒂姆·巴那特说。如果集中力量采取行动,我们就能赢得足够时间防止灾难的突然降临。巴那特补充说,“当你感知到一股热流袭来之时,再去采取行动,这一切似乎来得太迟了。”

  据美国国立大气研究中心(NCAR: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资深科学家吉拉尔德·米尔表示,20多个电脑模型程序都将显示出,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高3—6华氏度。

  英国“防止气候危险变化”协会去年的得出结论,气温仅仅上升3度就会导致许多灾难性结果,特别是格陵兰岛的极地冰雪的融化。《科学》杂志上个月的研究也提到,冰川的融化可能将地球海平面提高1-3英尺,比最初预料的要快得多。

  斯坦福环境科学政策中心副主任史蒂芬·斯科雷德则认为格陵兰冰雪融化的概率为50:50。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科学家比尔·查梅德斯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他说,“对此问题的大量预警是必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避免这场正在发生的危机。”

  这些危险的迹象包括:多年沉积的冰块的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由于海洋气流灾难性变化导致的气候突变,以及源于中国、印度和部分南美洲的原始冰川融水的永久性消失。

  不论科学家怎么说,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美国环保协会所作的民意测试表明,70%的美国人相信地球变暖的影响可以减小,59%的认为,公民个人作用对此也有帮助。

  气候科学家发现,在平衡导致绝望的科学推论和乐观的大众情绪方面,他们自己处于非常微妙的位置。

  “你不能放弃。”斯科雷德说,“如果你有高血压,是坐着等死呢,还是接受拉斯克(Lasix)疗法(一种高血压疗法)?”

  由能源车间、汽车和工厂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需要几十年才能稳定下来,又需半个世纪,海洋生温才能减缓,因此,“升温有一个百年期”。

  沃尔希说,他们从公众那里得到的大量问题是:我能为全球变暖做什么?他们建议人们要少用汽车,少用那些高耗燃料的汽车,家庭取暖也要更有效率。

  这些努力“正使我们的生活从无规律变得有规律。” 沃尔希说。“你真的应该不断的提醒自己:‘你不能这样生活下去,我们都不能这样生活下去。’”

  罗伯特·科罗尔是八国全球变暖研究项目的北极计划的一位高级科学家,他认为,在这场冲突中,像中国、印度和非洲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将温室气体污染中扮演更突出的角色。

  科罗尔说,“个人的努力非常重要,但那不会取得太大的效果,这需要团体和政府采取行动。”

  出处:美联社 2006年4月3日

  作者:瑟斯·波仑斯坦

  编译:罗岳

  

(责任编辑:丁潇)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胡锦涛访问美国等五国
·亚美尼亚客机坠毁
·社会主义荣辱观
·王治郅回国 2006世界杯
·火车票交易吧 国足 NBA
·凯美瑞 思域CIVIC
·大众速腾 华晨骏捷
·我的女孩 王子变青蛙
·清华紫光 瑞星 S.H.E
·新农村建设 加息 油价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