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但由于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农产品价格的普遍走低,农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劳动力转移增势业已放缓,因此与前两年相比,今年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难度明显加大。
    一、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形势
    据对农村3400户居民的抽样调查,一季度江苏省农民现金收入人均2250元,较上年增加299元,增长15.3%,增幅延续了前两年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从内部增速来看,增长点呈现新变化;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大大减弱,使得一产现金收入的增速大幅下降。
    (一)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本地务工收入增幅更大
    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工资性收入人均1393元,增加196元,增长16.4%,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但由于基数较大,增加额仍比上年多6元,对增收的贡献份额也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达65.5%,仍然是江苏省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工资性收入中:农民外出劳务收入435元,增加49元,增长12.8%,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近8个百分点,增势趋缓。主要是苏中、苏北地区本地就业吸纳能力的逐步增强,许多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后转为本地就业,因此以本地企业从业收入为主的本地务工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人均751元,增加119元,增长18.8%,从增速上看,已经取代外出从业收入成为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来自于乡村干部和教师等非企业组织方面的报酬收入也有明显增加,人均206元,增加28元,增长15.4%。
    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本地就业机会明显增多。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全力营造"政府支持创业、社会鼓励创业、民众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有实力、有能力、有资本的农民返乡创业,农村各类企业蓬勃发展,一季度数据表明,全省农村各类企业的主体乡镇工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新增乡镇工业企业4.7万个,较上年同期增长9.4%,营业收入、增加值和利税总额增幅都在三成以上,"创业潮"带动"就业潮",直接增加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随着外资、民间资本的大量注入和产业转移加速,江苏省苏中、苏北地区持续大力招商引资的成果开始显现,本地就业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农民从本地获得的务工收入随之大幅提高。二是工资标准上涨。随着区域之间用工竞争加剧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步规范,近年劳动力供求关系有所变化,劳动力市场价格明显提高。据各地反映,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价格与以往相比上涨比较明显,诸如建筑、装修类技术含量稍高的行业,工资普遍出现了10%-20%的上涨,一些急需工种上涨幅度更大。三是今年工资结算情况较好,农民到手的现金有所增加。据调查,江苏省2003年前的旧帐已基本实现"零清欠",清欠力度居全国前列,同时正在全面推行的保证金制度(即企业在领取工程施工许可证前,必须在专用账户中存储一定的保证金。一旦出现欠薪,劳动保障和建设部门可直接从账户中划支被拖欠的工资)也明显减少了新的欠薪事件的发生。
    (二)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但一产现金收入下降
    一季度家庭经营性收入人均680元,增加64元,增长10.4%。一产现金收入330元,同比减少17元,下降4.8%,其中牧业收入124元,减少42元,下降25.2%;二三产业则呈现出较快发展的势头,人均350元,增加81元,增长29.9%,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产给家庭经营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
    牧业收入的大减成为导致今年首季一产现金收入下降的关键因素。一季度牧业产品价格指数为85.0,同比减少23.0个百分点。从主要品种来看,近期生猪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转变,猪价下跌,活猪每公斤的生产价格为6.81元,同比下降18.3%;受周边省份疫情影响,肉禽、禽蛋每公斤价格同比各降8.6%、10.4%,同时肉禽的出售数量大幅减少,从一季度住户数据上看,人均出售活鸡的只数和重量分别下降三成左右。
    农民从家庭经营二三产业中得到的收入明显增加,主要是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江苏省农村消费市场环境有所改善,个私企业加快发展的条件日臻成熟,家庭经营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批零贸易餐饮业的效益有所提高,春节前后又正是农民"老板"们大笔收入兑现的高峰,因此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收入增长较快。
    (三)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多元化
    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两项合计人均178元,增加39元,增长28.2%。其中财产性收入人均63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元,增长29.4%。与以往绝大多数增收额来自土地征用补偿收入不同,当前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从一季度的具体增收额来看,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贡献了5.8元,虽然仍占增收份额的40.1%,但较上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这主要与各地普遍加强土地管理,收紧土地审批政策,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基本停止等有关。与此同时,租金收入、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收入所占份额明显提高,各自贡献了3.8元和2.3元,分别占增收份额的26.6%和16.1%。
    在苏南及苏中苏北的开发区附近,随着当地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本地农民将空余的住房对外出租,导致江苏省农民租金收入快速增长;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收入则与部分地区推行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有关,农户按土地年均产值和剩余承包年限将土地作价入股,委托给集体经营,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民,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随着该项制度的推广,农民从中得到的股息和红利收入增长迅速。
    二、全年农民收入展望
    一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现金收入变化等情况表明,近年在各级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三农"工作,陆续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开展新农村建设等各项政策措施并逐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创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有所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等等,这些都为今年江苏省农民收入继续提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从当前农民增收的形势来看,一些影响全年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方面有:
    第一,政策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减弱。今年江苏省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预计仅省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就达180亿元以上,较上年增加30亿元。但是,即使这增加的30亿元能够全部发到农民手中,人均增加还不足60元,况且30亿元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用于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这部分财政支出并不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去年由于农业税的减少使农民多增加收入32.25元,直接拉动收入增长0.68个百分点,这一增收因素今年也不复存在。
    第二,当前农民家庭经营中出现一些不利于增收的因素。一是一季度农民家庭经营特别是种养殖业经营费用在生产资料价格总体稳定(平均上涨1.4%)的情况下下降5.5%,短期生产投入不足,有可能影响年内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二是农户种植意向调查表明,今年农户户均粮食播种面积为7.64亩,比去年增长0.8%,其中主要品种小麦和水稻播种面积分别增加1.7%和0.9%,增幅并不大,而目前粮价并没有出现超过上年的迹象,加上气候和虫害对夏熟作物的影响尚是一个变数等等,种植业增产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有较大影响的畜牧业,生猪、家禽价格明显下跌,特别是受周边省份疫情和禽产品滞销影响,节后各地家禽生产受阻,苗禽补栏不足,一些孵坊不得不停产,养殖户普遍缩减养殖规模,甚至"弃养从工"。据调查,"江苏禽蛋第一镇"东台市许河镇目前炕孵的孵禽场只剩下3家,比去年少了近20家,电孵箱开工不到20台,比去年少了上百台,今年以来仅投放苗禽20多万羽,比去年同期减少200万羽,规模上万只的养鸡场目前已不足20家,比去年少了20多家,鸡存栏数只有600多万只,比正常年份少了400万只左右,已经对全年的牧业收入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对收入以"种、养"为主的地区和农户而言,主要农产品价格不升反降,他们的增收难度将更大。据农产品生产价格抽样调查,一季度江苏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96.8,较上年同期下跌3.2%,跌幅比上年四季度增加2.3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产品价格指数各为104.1、104.7和102.1,比去年同期价格指数分别减少2.6、2.6和4.5个百分点,牧业产品价格指数为85.0,同比减少23.0个百分点。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可能就此进一步扩大,收入分配形势不容乐观。
    第四,劳务输出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当前农村各类企业发展形势不错,本地就业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农民本地从业收入增长很快,但应当注意到,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来的或潜在的外出打工收入转化而来,对农民个人而言,实际收入变化并不明显。据调查,一季度全省农村劳务输出数量较上年末增加10万人左右,但与上年同期增加近16万人相比,增长势头明显减弱,近年劳动力转移竞争加剧、困难增多的局面依然存在。
    目前看来,只有千方百计的挖掘一产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家庭经营稳定增收,保持劳动力转移和乡镇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努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才能确保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