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自主研发掌握煤变油核心技术的兖矿集团把产业化的大旗插在了陕西榆林。4月21日,兖矿集团煤制油项目正式奠基,此后千亿资金将投向那里。此番奠基的工程是兖矿榆林煤制油基地一期的先期建设项目,包括一条年产100万吨油品的生产线,加上先期的厂房等配套设施,共计投入约为120亿元,预计有望在1年内建成。
    千亿豪赌
    兖矿集团煤变油项目领军人物孙启文介绍,兖矿煤变油项目总投入约1000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20年左右可实现年产1000万吨的油品。项目共分两期投建,一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建成年产500万吨油品的规模,需资金500亿元。
    “之所以敢于投入巨资,是因为兖矿集团已成为我国第一家自主研发、掌握煤变油核心技术的企业。” 孙启文向外界传递着他的信心。
    早在1998年,兖矿集团便开始涉足煤变油的研发。2003年7月起,兖矿集团开始在下属的鲁南化工厂建立万吨级中试装置,该装置从2004年4月开始出油。2005年底,万吨级低温费托合成中试装置通过了包括6位院士在内的20多位专家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是“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也就是说,兖矿已掌握了低温费托合成油品的核心技术,解决了“煤变油”大规模稳定生产的所有技术障碍,在技术研发上远远领先于国内同类企业。
    “如果按照现有的原油价格,我们可是赚大了。”孙启文对陕西榆林的项目十分乐观,由于陕西的开采成本较低,兖矿每吨煤的开采成本只有50-70元。根据煤变油项目的前期测算,每吨油需要4.2吨煤,兖矿每吨成品油成本不到2000元。这大体与30美元/桶的原油进口价相当。而进入2006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攀升至73美元一桶,是成本的一倍还多。孙指出,预计兖矿集团煤变油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将达到12%,预计10年左右就能收回千亿的投资。
    中国煤变油领域的另一先行者神华集团煤液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石玉林也表示,只要油价能维持在35美元以上,煤制油的经济性就体现出来了。
    争议中前行
    与兖矿投建煤变油的热情相比,部分业界专家却并不看好煤变油项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曾表示,作为一种技术储备,作为尝试,适当的进行一些示范项目还是可以接受的,若考虑到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地下水、地面水的影响、安全生产等问题,煤炭生产和实际的社会成本是比较高的。他同时指出,煤炭资源也是有限的,以一种稀缺资源去替代另一种稀缺资源的“煤变油”在中国发展不具备可行性。此外,未来几年国内煤价和国际油价走势的不明朗让“煤变油”前景仍是扑朔迷离。
    争议虽然存在,兖矿 “煤变油”的产业化步伐却一刻没有耽搁。2006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要求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后报国家发改委核准。此后,项目实施进程开始加快。今年3月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耿加怀专门率团到榆林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对下一阶段需要提交的可行性研究、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和融资等报告进行协商并提出具体要求。4月8日,双方签订《关于推动建设兖矿榆林间接煤制油项目的框架协议》,正式敲定此事。两周之后,兖矿集团总经理王信便在煤变油项目奠基石碑上撒上了第一锨土。
    如此行色匆匆的不止兖矿一个。有消息称,神华近日已与榆林方面达成协议。中国神华煤制油公司负责人曾表示,神华集团准备与国外公司合作,以陕西榆林地区榆神煤矿的优质煤炭资源为依托,建立坑口煤炭间接液化工厂。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油品300万吨,按照规划,煤炭液化项目2020年将形成3000万吨的油品和煤化工产品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