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 玉
2003年,河南安彩集团向美国康宁公司购买了9条玻壳生产线。安彩集团在接手全部生产线后,面对迅速崛起的液晶平板市场的需求,很快陷入亏损。在今年4月公布的2005年度业绩快报中,安彩集团控股的安彩高科遭遇了1.8亿元的巨亏,而一年之前赢利4.3亿元。 而当初决定接手上述生产线的企业决策人,却对于当初的决策过程却三缄其口。
2.5亿元巨亏
作为中国彩电业最大的上游企业,1997年,安彩集团生产能力就已经达到1500万套,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50%。但在过去的2005年中,安彩集团的业绩却不理想。安彩高科公告显示:2005年亏损1.8亿多元。就在2005年上半年安彩高科还实现净利润7086万元。也就是说,亏损发生在2005年下半年,下半年亏损额是1.8亿元与7086万元相加——2.5086亿元。市场分析人士都认为:安彩高科下半年的亏损,其实是彩管行业亏损的传递,只是因为玻壳和彩管双方属于上下游的关系,传递的时间延缓至了半年。
彩管行业的亏损发生在2005上半年。由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公布《2006年中国彩电行业发展预测和市场竞争分析研究报告》显示:“2003年后,传统CRT电视在全球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此相反,平板电视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70%,其中,30英寸以上大屏幕增长幅度超过100%。”由玻壳转型到平板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就在2003年,国际市场的传统CRT电视出现“明显的”下滑的同时,安彩集团斥巨资扩大了自己的玻壳生产规模。
4990万美元买回什么?
2003年,安彩集团出资4990万美元一口气购买了康宁公司9条玻壳生产线震动了全球业界。收购成功后的2004年,安彩的彩色玻壳产量已达到5500万套产品国内覆盖率95%出口创汇达1.7亿美元。随后,安彩集团开始陷入了危机。据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安彩高科玻壳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了35.69%,主营业务利润也比上年增长21.07%,但净利润仅微增1.35%,全面摊薄后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还同比降低1.11%。
4月17日的《华尔街日报》发表《康宁借LCD玻璃重见曙光》一文,揭示其低价出售生产线的原委。“康宁的股票在2000年9月曾升至110美元之上,但由于玻壳滞销,在两年后跌至不足2美元,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但其2005年的销售额为45.8亿美元利润5.85亿美元,公司走出了困境,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液晶显示器LCD用玻璃生产商。”
“当时谈判的时候,康宁公司把液晶玻璃、等离子玻璃基板等方面与安彩集团的合作都作为条件附加进去了,”河南省政府一位内部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合作却一直没有下文了。”
“安彩集团其实是花巨资购买了即将被市场淘汰的生产线,它确实成了世界第一,但它却距离真正的市场需求、距离LCD核心技术越来越远。”河南一位投资界人士评论道。
求助省政府
也许是感觉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2005年以来,安彩集团曾经请求河南省政府的帮助,甚至很直白地发出了‘救救安彩’的呼声。”上述河南省政府内部人员透露。
2005年5月,总投资21.8亿元的安彩郑州液晶项目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据悉,安彩集团和郑州市建设投资总公司郑州市政府的投资主体分别占有股份的70%和30%。在当时媒体的宣传中,安彩集团与郑州市建设投资公司将共同投资建设一座50吨的玻璃池炉,计划年产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300万平方米,年平均销售收入14.2亿元,项目计划两年内建成。
4月17日,记者来到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大街南段的奠基现场,发现“厂区”是一片荒芜,没有任何动工的迹象。
4月19日,记者拨通了安彩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贾伟的手机,“现在是非常敏感的时期,关于项目进展我不能透露任何信息。”贾伟说。
当被问及为何奠基一年“厂区”仍无任何动静时,贾伟进一步解释说,玻璃基板的订货周期时间长,如果订单谈好,那么从建设工厂到交货的时间是“足够的”。而现在全球液晶玻璃基板市场的分工很微妙,很难打破。
(责任编辑: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