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改之初,长电副总张定明曾表示,蛋糕做不大,股改将是零和游戏
大型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关乎整个改革的成败。作为第一家进行股改的大型国有企业,长江电力(600900)影响和推动着改革的进程。 2006年4月30日,中国A股市场股改启动一周年之际,《财经时报》独家专访“操盘”长江电力股改的当事人,回忆间,紧张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
谁走漏风声开除谁
2005年6月中旬,股改第一批试点刚结束,当股票市场纷纷猜测第二批试点名单时,长江电力股改方案的研究突然加速。
在严格保密下,长江电力紧急抽调部分工作人员进驻北京郊区的稻香湖宾馆,同时被召集的,还有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相关工作人员。
由于第二批试点名单未最终确定,一切均可能发生变数;同时,为防止消息走漏引起长江电力股价甚至股指异动,股改方案的研究在全封闭状态中进行,所有人员的通讯设备都被收起,保荐机构负责人更严令其工作人员,“谁走漏风声,立即开除”。
此时,距证监会最终敲定第二批试点名单的时间仅有一周。长江电力还需就股改方案涉及的电价、权证等事项向各部委汇报和沟通,时间异常仓促。工作组的人员几乎都在连轴转,晚上加班只能以方便面充饥。
没想到那么快
列入第二批试点单位,出乎长江电力管理层的意料,他们没想到这么快,原以为时间还早得很。
此前,有关主管部门对长江电力的股改并无任何“明确指示”,但保荐机构、基金公司一直在积极研究其股改方案,并将各自拟定的方案推荐给长江电力管理层。各方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迟早要进行改革,“早搞比晚搞好”。
起初,长江电力内部也有顾虑,试点毕竟存在风险,他们担忧长江电力会成为矛盾的焦点。大家主要担心“挨骂”,因为当时对价并无标准,送得多可能被指责国有资产流失,送少了,则要被投资者骂。
反复研究比较后,长江电力内部逐渐统一了认识。在他们看来,应从创新角度去设计方案,只要方案设计得当,可以实现共赢。而且,早进行改革,创新思路会得到政府部门更多的支持。
至于证监会和国资委是何时“看上”长江电力,长江电力管理层至今无从知晓。
股改首批试点公司,主要是小盘公司和民营企业,到第二批试点才真正涉及主导股改的主体??长江电力和宝钢股份等国有企业代表,它们的改革十分具有代表性,这是因为,投资这些国有企业的人员,几乎包含了所有类型的投资者,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散户投资者和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
标杆的代价
2005年6月18日,长江电力得到确切消息,进入第二批试点。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股价走势平稳,未出现异动。长江电力也是在第二批试点名单公布后,才知道宝钢股份等一些中央企业也在其中。
股改启动后,长江电力即开始跟踪研究改革进展。
随着信息的明朗,进入长江电力股改工作组的工作人员逐渐增多到四五十人。工作组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方案组,负责研究方案和对各种方案进行测算;二是综合组,整体策划工作如何推进;三是宣传组,负责对外宣传,让投资者了解长江电力的想法;四是沟通组,负责和股东的沟通。
但当时市场的反应几乎一边倒,骂声一片。每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人员因此觉得十分委屈。
沟通组的人员几乎每天都要面临投资者激烈的质疑和争辩,甚至有些原来很看好长江电力的基金经理,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在确定为试点前,曾有基金经理表示,长江电力在对价中只要送1股就够了。但进入试点后,基金经理一致表示长江电力支付的对价将成为市场的标杆,会是市场的底线,他们对长江电力对价的期望值由此也不断提高。
长江电力工作团队充分听取了这些意见。在完善方案的同时,耐心沟通,最终,各方逐步取得一致,创新型的改革方案被高票通过。
误解国资委
在股改过程中,国资委饱受各界的诟病,被质疑对股改工作不积极支持。参与长江电力股改的当事人,包括保荐机构的人员都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透露,自己在和国资委接触和沟通的过程中,国资委对股改非常支持。
国资委更关心的是股改思路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付出合理的代价能否给上市公司换来一个良好的机制,方案是否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至于是送多少股,国资委并不干预。
在长江电力股改工作团队看来,包括证监会在内的各部委对政策的把握能力很强,不会指示上市公司应该送多少,不会进行行政干预。监管部门主要关心试点公司和各方股东的沟通情况。
股改对长江电力的核心影响是,通过提高电价,其利润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再融资的问题也得以解决。2005年年报中,电价提高对利润的贡献已有部分体现。
现在,长江电力的高层每天都关注三个曲线图:一是长江来水曲线,二是发电计划曲线,三就是股价。
在紧张忙碌的股改工作结束后,长江电力管理层一头扎进下一步发展中??打造一流上市公司,创建国际一流的三峡水电厂。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