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集团重组正进入一个关键阶段。
尽职调查的告终,意味着中介第三方的开始退场,华润集团内部也成立了华源项目组,华润对华源的重组开始进入真金白银阶段。
李肃,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华源集团长达10年的资深顾问,与华源集团董事长周玉成推心置腹。
5月10日,李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解读他眼中的华源重组。
《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目前华润对华源的尽职调查已经基本结束,正在拟订初步的重组方案,根据你的判断,重组方案会存在哪些可能?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肃:目前为止,华润对华源的重组还是在接收资产的过程中,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整合阶段。整合的任务和难度远远要大于投资重组,这个过程要持续好几年。
华润把华源接收下来以后,会采取资产置换等方式来整合,来实现产业的对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华润的纺织板块之前走的是高端路线,虽然精但是不大。如果把华源的纺织业务并入,华润将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集团。另一方面,华润的医药业务刚刚起步,与华源重组后也将出现跳跃性的质变,它将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这个机会千载难逢。
目前的情况来看,华源重组的最大难题在于速度。一个事实是,资本市场对于华源的偏见会导致华源资产质量的下降,所以,只有加速整合的过程,才能保持华源资产的良性发展。当然,如何促进两家企业文化的融和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华润属于市场化的“强人”文化,而华源则是个人化的精英运作文化,其中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21世纪:如何评价华源目前资产的情况?对于前段时间华源制药(行情 - 留言)造假的消息如何看待?
李肃:尽管我没有直接参与审计工作,但据我了解,华源集团的资产状况并不是外界说的那么差。曾经有人说,华源可能是第二个三九。对于这一点,我可以肯定的说,三九的整体资产质量绝不能跟华源相提并论。
这与华源发展(行情 - 留言)的历史有关。华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属于官办公司,依靠政策赚钱。第二个阶段是在9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华源从地方政府手中收购了大量的资产,这些收购占了大量的存量资产的便宜,从来没有吃过亏,这些资产重新估值是很可观的。第三个阶段,才是收购上药、北药这样的行业领袖企业,这些收购是依据对方的净资产来估价的,没有溢价。而这些企业的其他方面,比如行业渠道等特殊的价值都没有被计算进去。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前的这些收购是十分划算的。
对于华源制药造假的事情,我没有具体了解过。但我敢说,华源的财务控制是比较严格的,对于下面经营不善的资产一直在通过资本处理的方式甩出去,比如凯马B。
21世纪:但是如果没有任何问题的话,华源也不会走上重组的道路。
李肃:是的。但事实上,早在2005年初,外界对于华源没有什么质疑的时候,华源已经开始进行自我调整,包括寻找合适的战略重组方。
华源下面三支产业:机械、纺织和医药。机械产业是只有一定的资本运作能力,资源和管理优势基本没有;纺织产业则具备一定的资本运作和管理能力,但是越发展到后来资源的瓶颈问题就越突出。而医药板块也在资源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优势,近几年不断在提高管理能力。三大板块不平衡,华源一直在内部重组试图解决。
华源方面一直的想法就是把机械这块甩掉不要,纺织这一块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自己退居小股东。我当时替周玉成推销纺织这块,初步意属两家??中纺和华润,接触下来以后,觉得最佳是华润接手,这都是2005年开始的事情。
21世纪:但是我们后来看到的情况是,银行逼债,华源的资金危机全面爆发,国务院国资委介入主导重组,并且重组方从(行情 - 留言)诚通演变为华润。
李肃:华源在内部重组整合的过程中,有一个换股方案,也就是华源从中央国资委企业演变为地方国资企业。这个方案被否决以后,上海银行、浦发银行(行情 - 留言)的逼债开始上演,这把当时的华源推倒了债务重组的位置。
后来诚通退出,又开始回到华润重组的道路上来。这个时候华润已经是整体接盘,而不是只要纺织了。不过,华源也认可华润是最合适的重组方,并积极主动的去推进这件事,希望华润能够进来。所以,华润对华源的重组并不是完全的行政撮合,而是市场化的行为。
21世纪:如何评价华润的工作?如何看待华源的重组方向?
李肃:华源的重组方向,其实就是判断华润会不会通过这次重组成为纺织和医药两个行业的领导者。从理论上来说,华润也可以把纺织卖掉,单纯掌控医药,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华润在中国产业整合潮中志存高远。这件事,对于华润来说,是机会大于风险,如果整合成功,对华润本身的提升也是相当大的,它可能成为两个行业的领导者。
对华源资产进行摸底后,华润要开始掂量往里面投多少钱了。至于细化的重组方案,我想不会在短期之内出来。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