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延去职,陷入低谷的中国最大门户网站面临一个抉择:继续强化其网上媒体定位,还是加速向多元化的门户网站转型?
5月15日出版的《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杂志以“新浪:向左走,向右走”为题详细剖析了新浪最近的一次高层人事变动——原新浪CFO曹国伟接替汪延任新浪CEO,汪延改任新浪副董事长。
报道称,与此项变动几乎同时公布的新浪2006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出利润同比下跌32%这一事实。这也使汪延此刻的离开,多少带上了一些“引咎”的意味。
在老对手与互联网“新贵”的夹击之下,新浪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对外还是对内,新浪全面进入防守。而与新浪同时陷入窘境的,是它所代表的网络媒体模式。
据了解,新浪从通讯社购买新闻的花费,每年每家在百万元以上。《新京报》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为新浪带来了大量免费和廉价的信息;但随着版权意识的提高,价码也在水涨船高。业界普遍估计,新浪现在对新闻的购买成本应在5000万元以上。摩根士丹利报告对“新浪模式”前景担忧的理由之一就是——“内容,特别是有区别性的内容会越来越贵。”而没有新闻,也就没有广告。
除了内容采购成本呈水涨船高之势,新浪在内部支付的编辑成本也相应增加。去年年底新浪新闻中心的编辑约为300人,到今年3月底已增至500人,其中不仅包括一些担负采访任务的记者,还有部分来自传统媒体的资深编辑,据悉均付以较高薪酬。
在成本增加的同时,新浪以新闻为主的特性却限制了其广告空间的进一步扩张。新浪的一位前高管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新浪目前在网络广告上面临的困境在于,广告资源过于集中在首页和新闻方面,各频道间苦乐不均;新浪必须想办法摆脱对新闻的依赖,增加内页和子频道对广告的吸引力。
“新浪模式”之所以令投资者日渐担忧,不仅在于特有的商业模式正在遭遇成本控制和广告增长的双重挑战,更由于媒体本身的高风险特征。网络放大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得原本处于监管真空状态的新浪现在成了政府监管和社会舆论的焦点。这对新浪新闻频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乃至政治把握能力,都提出了挑战。
而与新闻的辉煌不同,新浪在其他业务上的创新乏善可陈;游戏、拍卖、旅游、搜索等方面的成绩均不理想;自去年以来,新浪内部中高层人事变动频繁,而每一届新人上任都急于表现业绩,“如果一个项目不立即显示业绩,就不愿花很大精力。”而新闻作为新浪的传统优势竞争力,自然是每届高层力保的重中之重。而新浪在新闻业务上的强势和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也使新浪过高估计了自己的竞争力,在新业务开发、推广和与外界谈判时表现过于强势,而失去了一些机会。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称,新浪“是时候彻底改善自己的驱动力了”,新浪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财经》的报道认为,现在,新任CEO曹国伟将是决定新浪“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关键。但与他的前任一样,曹的压力,更多地来自要向投资者尽快交出一份不断改善的财务报表。在其下属和熟悉新浪的业界人士看来,与汪延相比,曹是一个强势得多的管理者。但同时,曹被新浪其他高层认为是一个“行事谨慎”的人。这种谨慎以及他长期担任首席财务长的背景,都决定了曹国伟更愿意为新浪选择一种稳健的发展战略。
新浪:向左走,向右走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