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部分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使业界专家产生诸多争论。其中,最为集中的三大争论为:一、房价上涨究竟是谁的过错?老百姓认为是开发商,开发商则多把责任推给政府;二、就是以土地调控为代表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是不是失败的;三、下一步的政策导向将趋于平缓还是更加猛烈。
调控不力乃房价上涨元凶
首先,调控不力。房价虽然受到总体需求的拉动,但另一主要原因在于调控困难,因为有“多只看得见的手”(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央行、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在博弈,而且作用力和作用方向是不一样的,所以,房地产有再度出现过热的危险。其次,高投资回报。2005年1~9月份,全国39个工业大类行业里面,除了能源行业以外,其他的行业利润都是下降的。而房地产业高的回报,必吸引国内及国外的热钱,进而推动房价上扬。再次,银行超低的利率。银行低利率和房产的高回报,促使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而旺盛的需求是房价上涨的前提。就银行的利率而言,虽然进行调整,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调控的不确定性致使政府陷入被动
真正的宏观调控在中国并没有做,我国采取的实际上是微观调控,或者说是行政调控。我们是试图用行政调控来代替真正的宏观调控;用降低货币流动性的办法来减少货币的供应;用地根的调控代替银根的调控;用威吓代替真实的调控。
这样一来,便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人知道调控的后果是什么。比如,银行利率提高了,人们会预期其效果,而行政调控和微观调控是很难预期的。人们没有办法知道政府的调控手段,最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在此情况下,政府便陷入被动局面,其虽然要对资产的价格上升负责,对整个消费物价上升负责,但却不清楚其他的调控手段的力度有多大,到底会造成什么效果。所以,政府虽然很早的就发现房地产存在过热现象,并且提出相关的抑制措施,但最终却很难得以较好的落实。
以总量调控为主导的政策将粉墨登场
行政调控受利益主体的牵制,即“多只看得见的手”会抵消行政调控的作用,比如银行说要取消期房预售,建设部说不能取消;中央希望全国房价降下来,但是所有的地方政府均认为房价的上升才刚刚开始。很简单,房价有上升余地,地价才能卖出好价钱。房地产的发展和地方官员的政绩已经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他们必然抵制中央宏观调控的意图。
在此情况下,抑制房价的宏观调控实际上是处于镂空状态,并且,政策亦没有进一步调控的举动。而就未来宏观调控的趋向而言,首先,政府仍然会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调控,但是会更加细分和有效;其次,真正以总量调控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将粉墨登场。这意味着政府会考虑汇率有更灵活的变动,也可能是持续加息;再次,地根调控将走向制度创新,真正做到从土地收益方面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多方博弈的游戏规则。
【专家简介】赵晓:前国资委a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导
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导,曾任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同时兼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等。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