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洁 文
强制消费是时下消费者维权时一个关键词。这样的说法用在商家、饭店等场所,我们尚可理解,而用在学校食堂,多少让人有点不解。但这却是发生在苏州一高校的事件。
学生必须在食堂就餐,一天不少于7.5元。 近日,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两名女生向本报反映,学校实行的这项就餐新政严重侵犯了她们的权利,甚至质疑学校“为了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初衷。据了解,这项就餐规定在国内院校尚属首例。为此,记者日前对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学生:已有学生被“谈话”
“如果有学生不在学校食堂用餐,会被班主任叫去谈话。”5月16日在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内,刚下体育课的小王(化名)说,这项新的就餐规定从今年4月1日开始实行,以早饭1.5元、中饭3.5元、晚饭2.5元的标准已实行了1个多月。他说,规定刚实行时,学生们的意见都很大,认为这项措施不够人性化,从没征求过学生们的意见。她介绍,自从实行这项规定以来,只要班主任发现班级里有同学没在食堂就餐,就免不了会给那些学生“洗脑”,“现在我们连吃饭都有压力了。”
另一学生也提出,学校设定食堂“最低消费”实在无法接受,她早就对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表示怀疑,尤其是实行新政之后,学校仍然与那家餐饮公司合作。她说,有次路过食堂,她看到个别女工作人员用她们抓头发的手塞面筋包,嘴里说话唾沫横飞又不戴口罩,她看了以后特别恶心。后来就很少去食堂用餐,同学听了以后意见也比较大。不过,以前不满意还可以去校外用餐,可现在即使知道不卫生还要硬着头皮往下咽,很不是滋味,有时候联想起来,一顿饭就白白浪费掉,非常可惜。同时她也发现,虽然7.5元的价格属于一般水平,但女生的食量毕竟有限,二两饭一位的标准基本吃不完,饭菜浪费情况非常严重。如果一定要让食堂“保本经营”,学校良好的初衷已经起了“负反应”,甚至会适得其反。
而学生小顾则认为,这项规定总体上看是对她们有益的,但限制了她们有时想“换换口味”的自由,而且饮食方面比较挑剔的学生会感到很不适应。
学校:打造未来幼师素质
针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用餐规定,该校副书记、副校长潘建中表示,该校是寄宿制5年制高职类院校,招收的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时期,而该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周边的餐饮环境很差,一些小饭馆连营业执照都没有,还有一些卖煎饼、炒面的流动车,卫生条件可想而知。为了学生健康卫生饮食考虑,经过学校各个部门负责人的反复研究讨论,才对学校用餐制度进行了改革,设置最低消费标准。潘校长无奈地表示,该校也曾经与本地区城管、工商对周边一些不正规的餐饮点进行联合突击执法检查,可学生对他们的热情不减,那些小摊贩也对有关部门采取“敌退我进”式周旋,无法让他们彻底远离学校。
潘校长强调,该校有其特殊性,全是女生,且正处于花季的年龄,爱美之心情有可原。但学校在实施新政以前发现,很多女生基本不去食堂用餐,为了减肥、保持身材,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甚至能以水果充当主食,因此在几次大会上,连续发现女生突然晕倒的现象,送到医院基本上都是由于血糖过低所致。潘说,该校毕业的学生今后基本上都是幼儿教师,如果自身都饮食不健康,又如何帮助挑剔的小朋友们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呢?对于学生反映的食堂卫生问题,该负责人认为,反映的学生毕竟是极个别的,况且众口难调,没有人人叫好的规定。
采访中,该校学生处一位姓濮的负责人坦言,因为种种原因,学校食堂的经营状况一直很差,总是留不住承包人,前三年连续换了三家,采取这一新政后,学校让三个年级约900名学生在校用餐,至少可以让食堂承包人保本,让他们愿意继续承包下去,每天也可以控制准备饭菜的量,也不至于过度浪费。
家长:未必能达到预想目的
“强令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而且必须消费满一定的金额,表面上看,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和营养考虑,实际上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想节食的学生,她迫于压力在食堂买饭买菜后还可以倒掉;想到外面尝鲜的学生仍然会到外面花钱过瘾。”一位家长提出,如果学校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另一家长认为,学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提高饮食服务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吸引而不是强制学生,让学生主动在食堂用餐;对厌食、不科学节食的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美学观。
同时,一位外地学生家长认为,身为家长,孩子一人在外的饮食肯定是非常担心的,虽然觉得学校这样的做法欠妥,但仍然表示支持,毕竟能保障稳定的用餐时间和比较卫生的就餐地点,但希望学校尽量满足学生对用餐环境提出的要求。
据了解,该校实施的用餐新政目前是试行阶段,为了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学校在5月1日学生放假回家之际,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向近1000名学生家长们介绍了这一改革的内容,表明采取新规定的初衷完全是出于学生健康卫生用餐的目的,并希望得到他们的反馈。学生回校后,该校收到90%的学生家长反馈,据说有95%的家长表示赞同,只是有的家长对这项规定做了补充建议,比如扩大菜式选择范围等等。
得到这么多家长的肯定,该校学生处濮老师坚定地表示,学校已经决定将这项政策继续实行,而且还会高标准、严要求地实行下去。
疑惑:
是否关注贫困生“健康就餐”?
当天中午11点30分记者来到该校食堂发现,虽然该校总共有1400多名学生,但一楼食堂大约200多平方的面积,容纳学生的数量非常有限。据该校学生处老师介绍,食堂有两层楼,不过加上二楼的面积,中午也要分两批用餐。中午11点45分过后,学生们纷纷跑向该校食堂准备就餐。一学生边跑边说:“我们得赶紧排队买饭吃,否则会非常拥挤,还有很多学生等着吃呢。”
在食堂内,记者遇到了一位家境不太好的学生。她说,7.5元一天的标准可能对一般家境的学生来说不算贵,但对她而言却成了备感压力的事。据介绍,考虑到贫困生的特殊情况,学校这一用餐规定对贫困生不做要求。
“虽然学校并没有对贫困学生实行这一规定,但每当划卡买饭时,总感觉其他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一贫困生很不情愿地说,实行这一规定后,似乎把贫困生与其他学生无形隔离开来了,每次划卡都要经历一场心理斗争,甚至有时为了避免那种眼光,中午硬着头皮吃着3.5元的午餐,或者每次用餐她都尽量晚点去,学生走光了,她就可以静悄悄地用餐了。
然而,据一学生介绍,用餐规定刚实行时,一到吃饭时间就有很多学生涌进食堂,跑得快的就吃得顺利,慢的就只能吃冷的了。秩序混乱时甚至出现因为吃饭引发矛盾。虽然都是女生,混乱时骂骂咧咧的情形也不少。不过后来这种情形引起了学校的重视,加以引导分批用餐后情况稍微有所好转。但慢慢又发现,往往去的迟的学生就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了,基本是有什么就吃什么,当然,不喜欢吃的也得吃。
“贫困生的健康就不用考虑了吗?”记者昨天再次与副校长潘建中取得了联系。他有点局促地回答,全校有近30位贫困生,考虑到她们的特殊情况,学校对她们不做规定,但会采取一些勤工俭学的方式一个月补贴她们50元左右,比如让她们帮助食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等等,“尽量改善她们的生活”。
对此,一学校老师指出,贫困生理应最需要受到关注,一些贫困生为了省钱,在食堂用餐时基本不敢点荤菜,她们的身体素质体检时明显不如其他学生,体质偏瘦。如果学校在关注学生健康饮食的同时,照顾不到贫困生的身心健康,显得不伦不类,难免有“作秀”之嫌。
主管部门:规范学生也要自我规范
对此,苏州市教育局教育督导室一负责人指出,从管理角度看,可以充分理解学校的这一改革措施。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的学生都是老师,她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一批人,尤其是一些什么都不懂的幼儿园小朋友,老师的身体力行对他们至关重要。然而,学校应该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她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在实行之前要多为学生考虑,将学校的初衷充分向学生说明,以公平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学校的规定,自觉接受管理。
同时强调,学校实行强制管理,尤其是还规定了用餐价位,应加强监督检查,不能让承包人在学校谋取暴利,在学校赚钱,所以学校在规范学生的同时,应该做好如何规范自己的工作,不能偏废。
此外,教育局另一负责人认为,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这一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与健康,但在具体工作中应让学生自愿到学校的食堂就餐,尽量避免强制性规定学生的就餐地点和饭菜价格。虽然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但在措施落实过程中必须把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到下一步的发展中,不能把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排除在外,学校也可以考虑成立一个由学生代表、校方代表和食堂经营者三方组成的餐饮委员会,只有把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重视起来,才能取得学生的认同,有助于措施的落实。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苏州市物价局一处室负责人,他对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这种做法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在正常经济条件下,学生有权自主选择消费方式,有权选择消费金额和消费地点”,但现在,该校却强制学生到规定地点消费,强制规定学生每日必须到食堂内吃什么价位的菜,“这些做法很不妥”。
苏州市消费者协会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认为,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这种做法是一种强制性的消费,侵犯了学生的权益。
业内人士:限餐价容易滋生腐败
采访当天记者在该校的食堂看到,食堂工作人员在门外的黑板上将每天的进菜价格一样一样列了出来。大米1.53元/斤,面粉1.30元/斤、食用油3.60元/斤、猪油5.80元/斤、大排7.80元/斤……一周的菜谱也简单明了地贴在了明细账旁边。
据该校学生处濮老师介绍,规定实行前,学校就要求食堂负责人把进菜价格的明细公告出来,尽量透明化。但该校一学生提出,这样的透明太过形式,仅仅说出进价明细对学生来说没有实质性意义,这些单价想告诉学生什么呢?该同学给学校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位学生一天7.50元,按照每天900名学生在食堂用餐,一年365天计算,食堂一年的毛收入就是246万多元。
据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潘建中介绍,该校每年仅收取食堂2万元左右的房屋出租费用。而一业内人士介绍,学校食堂承包人的收益一般是毛收入的15%-20%。按照这样计算,该校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一年有近50万的收益。而且相对于其他学校而言,该校实行强制性用餐规定,是一笔具有保障性强的收入。届时,这一规定将受到很多承包商的青睐,学校如果不实行有效的招投标办法,这无疑将成为一块滋生腐败的土壤。
苏州某省属高校总务处一负责食堂的管理人员介绍,学校周边卫生状况一直是学校非常头疼的问题,为此曾经调查发现,学生中出现集体呕吐或身体不适的情况时,99%的学生都是在外用餐所致。他能充分体会到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苦心,但方法值得商榷,学校有理由让学生在校就餐,但没有理由限制最低消费。作为学校,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改善食堂环境吸引学生就餐。目前,国家正着手制定关于学校食堂卫生、承包人、硬件设施等等规定性文件,预计今后承包人的注册资金必须达到100万才能进驻学校,为学生的就餐服务。
评论<<<
市场风险岂能让学生“埋单”
生活在城市,我们时常遇到市政系统各种收费的涨价,比如电费、水费或者公交卡。这些部门在涨价时无一例外强调一点,成本提高,公司正常运行维持不下去了。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而实际上,这种做法本质是:一方面在垄断的温床上享受各种利惠,另一方面将市场化产生的商业风险转嫁给市民。与此如出一辙,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食堂的做法本质上与其毫无区别。设定每天7.5元的最低消费于情于理都是无法解释,也是十分可笑的。学校对此事的解释也难以立足。
采访中,校方诸如培养学生就餐习惯等说法十分勉强,但食堂承包不景气则是根源。这里需要说明几点。一在学生有就餐的自由,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就餐点和食物,这点学校是没有任何权力干涉的,要求学生必须在学校食堂就餐是毫无法规依据的“强制性消费”,是一种违规行为,甚至是行政违法。二如果出于卫生的角度,校方可以指定或者提供一定场所,但前提必须是自愿,而且这些场所并非以营利为目的,如果打着卫生的旗号要学生去某餐厅或食堂就餐,而这些就餐点以营利为目的,这种指定动机本身就值得怀疑。三不仅指定就餐,而且还设定“最低消费”,更是错上加错,尽管每天7.5元的标准总体看来并不算高,但联想到全校近千名学生在此就餐,而且食堂是对外承包的,便免不了让人产生疑惑,设定所谓“最低消费”是为学校食堂承包者可能的亏本“埋单”。
其实学校食堂对外承包无可厚非,承包者获得一定利润空间也情有可原。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问题是市场条件下就得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食堂承包既然是一种市场行为,它就应该存在风险。任何市场经济行动只要有利润空间就一定存在风险,食堂承包者应该做的是针对学生尤其是幼师的青年女生,不断地改进饭菜口味和饮食结构。女生们喜欢吃什么,食堂承包者应该多琢磨,把学生当作顾客,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去迎合学生,而不是通过学校强制性要求逼迫学生,设定最低消费。这样做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作为幼师学校,不能让未来的老师现在在学校就接受不良的“负面”教育,那最终会贻害我们的孩子的。敬一言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