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Honda Motor Co.)宣布了在北美建新厂和在全球扩大产能的计划,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却正在北美和欧洲不断裁员和关闭工厂。
    本田汽车表示,准备在美国、日本和加拿大新建工厂,以满足全球消费者对其汽车和摩托车的强劲需求。 本田汽车周三还表示将开发一种油电混合动力车。
    本田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长福井威夫(Takeo Fukui)表示,该公司准备到2010年时把全球轿车年销售量从上财年时的340万辆提高至450万辆。约三分之一的新增销量(35万辆)可能来自北美市场。福井威夫表示,考虑到需求的变化,公司决定扩大产能。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rp.)周三宣布将在英国埃尔斯米尔港的工厂裁员约900人,这再次表明汽车厂商在高成本的西欧地区面临著削减成本的压力。
    裁员并不仅限于欧洲业务,通用汽车正在推进对北美业务裁员超过30,000人的计划。在亚洲和欧洲竞争对手的攻势面前,通用汽车北美市场占有率节节下滑。
    通用汽车公司欧洲业务主管卡尔-皮特?福斯特(Carl-Peter Forster)表示,在这个行业里,如果不继续改善西欧工厂的生产率就活不下去了。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唯有采用此法才能抵消西欧业务成本的上涨并确保未来的发展。
    通用汽车欧洲业务的困境还不止于此。1999年以来,通用汽车的欧洲业务就从未实现过年度盈利,去年还裁员了约12,000人。
    尽管英国的执政党工党试图阻止制造业的工作流失,但也无济于事,通用汽车依然采取了裁员行动。
    本月早些时候,丰田汽车(Toyota Motor Corp.)刚刚宣布截至2007年3月的本财政年度将投入14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创下历史纪录。这些投入也将用于开发新车型和提高产能,特别是提高北美业务的产能。本田汽车的扩张计划正是该公司今年准备把资本开支提高24%、至50亿美元的直接体现。与此同时,日产汽车(Nissan Motor Co.)也表示在今年秋季向美国市场投放一批新车型。
    就在日本汽车厂商大举扩张之际,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Ford Motor Co.)却准备总共裁员60,000人,关闭一批工厂。另外,垃圾级债券的信贷评级也限制了通用和福特的财务周转能力,而此时日本厂商则是各个手握重金,有能力为新建厂房和开发新车型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由于不断传来日本汽车厂商高歌猛进、通用和福特举步维艰的消息,这不能不让消费者相信日本企业的实力正在不断提升。
    证券公司Macquarie Securities驻东京的分析师科特?桑格尔(Kurt Sanger)表示,对于普通人来说,轿车是仅次于房产的第二大采购品。如果总是听到一些企业关厂、财务状况不佳的消息,而其他一些企业却不断传出销售屡创纪录和新建厂房的报道,二者谁更令人放心一些也就不言自明了。
    福井威夫表示,公司准备斥资4亿美元在美国新建一个组装厂,2008年投产后年产量将达到200,000辆。这意味著本田汽车在北美的装配厂数量将从5家增至6家,年产量将从目前的140万提高辆至160万辆。
    本田汽车美国业务的管理人士表示,新工厂将落户在中西部地区,但没有透露具体的厂址所在。本田汽车的管理人士称,预计会在7月份宣布工厂设在何地。
    本田汽车还将斥资1.40亿美元在加拿大新建一个工厂,生产四缸发动机。此外,本田汽车还在考虑扩大中国业务的产能,以及推进印度业务的扩张。与此同时,本田汽车还将扩大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摩托车生产。
    这些投资意味著竞争对手恐怕难以跟上日本汽车厂商不断前进的步伐。
    CLSA Asia Pacific Markets汽车业分析师克里斯多福?里克特(Christopher Richter)说,即使有厂家力争在三年内赶上日本厂商目前的生产能力,但从日本企业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到那时恐怕又会被日本人甩开一大段距离。
    本田汽车并未详细透露新款混合动力车的细节,只是表示这款车比思域(Civic)小一些,也更便宜一些。本田汽车预计这款车于2009年投放市场时其燃油经济性将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眼下,车辆的节油性能越发受到重视,油价的上涨已经威胁到了一些运动休闲车(SUV)和小型货车的销路。而这两种车型都是美国汽车行业的主要产品。
    本田汽车美国销售高级主管约翰?孟德尔(John Mendel)表示,受油价居高不下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混合动力车的节油效果,而不是车的性能了。
    除了新型混合动力车外,今后3年内本田汽车还计划在北美生产新型柴油动力车。本田汽车并未透露这方面的细节,只是表示计划采用四缸柴油发动机。
    本田汽车表示,将投资6.40亿美元在日本新建一座工厂,2010年投入运营时年产能将达200,000辆。该公司还表示,准备在2009年之前在日本新建一个研发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