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国内股市和楼市比翼齐飞,一路呈现高温状态, 跷跷板效应失灵。巨量的跨市资金来自何方?
一江春水向东流
“香港银行的升息步伐没有完全与美国保持一致,主要是因为香港货币市场资金过剩。”香港汇丰银行的一位人士称。
由于港元与美元挂钩,香港银行通常会跟随美国的加息步伐。不过,上周美联储加息后香港银行并未跟随,香港市场资金充裕由此可见一斑。通常认为,由于人民币有外汇管制,不能直接炒作,不少投资者因此会通过购买香港的股票投资中国内地公司,这致使资金大量流入香港。
业界猜测,出于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资金持续进入并推波助澜是股市楼市齐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香港,或许是个“中转站”。
“国际资金只要到了香港股市,就一定会有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内地股市;而且将香港股市和H股炒高后,这也会促进A股上涨。”上述那位人士称。
从去年8月至今年4月底,A股、H股均涨势如虹,价差拉近。此前,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30家公司的A股股价比H股高达3.2倍,差距非常大,但是目前已有多家公司的A股比H股便宜。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由于人民币的封闭性,在其升值预期强劲的情况下,有人会通过香港资本市场来进行人民币的投机活动,例如购买香港的房地产或是上市公司的股票。他认为,投机者热衷于港元资产,是因为相信一旦港元与人民币挂钩,这些港元资产将会大幅升值。
不过,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香港恒生指数、H股指数连续创出新高,被认为是资金持续流入、希望透过香港投资内地市场的表现,那么近期港股呈现跌势,是否意味着资金正在撤离呢?恒丰证券董事总经理张华峰表示,恒指连升30多个月,期间出现调整不足为奇,并非外资撤离港股。他预计,香港下半年还有多只大型新股招股,其中不少是优质企业,相信资金还会继续流入港股。
据悉,也有一些外资通过国内代理机构投资炒作A股,推动A股市场走强。对此,香港麦格理有关负责人认为,不排除有一些投机资金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流入A股市场,但流入数量应该有限,更不可能是造成近期中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原因。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近日表示,中国出现股市楼市一起大涨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钱多了,即全球资金过剩。她强调,目前国外有很大一部分钱进入了中国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甚至是资本市场,这给人民币升值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把全球资金的流动性降下来显得很重要。
而美国一位证券业人士则认为,资金都是流动的,哪里回报高就流向哪里,无所谓过不过剩。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上升势头,理论上投资者会把资金转移到中国,但事实上外资的流入仍受到很多限制,外资由此不会大量通过地下渠道进入中国股市,倒是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更有兴趣。
银行资金过剩的并发症?
不过,上述香港汇丰银行的人士并不认为是外资推动中国楼价上升,中国楼价上升是基于另外两个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使众多房地产商不能进入这一市场。维护现有房地产商的垄断地位,政府更能获利,换句话来说,是地方政府想把房价抬高。”
“二是现在有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主要都是储蓄存款。中国股票市场容量还太小,吸收不了那么多资金,居民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所以银行就积压了大量的储蓄存款。银行方面也需要把资金贷出去,而住房贷款是最好的途径,相对比较安全,将来即使住房贷款收不回来,还有房子在。”
这位人士“隔岸观火”的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人民银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出的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继续增长较快,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较多,居民储蓄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势。4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比去年同期高3.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8.2%,比去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
据一位银行人士透露,多年来一直忙着吸储的国内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资金过剩之痛,纷纷想办法减少资金成本。今年初,不少银行已经停止了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此前3000万元以上、5年期协议存款利率曾一度达到3%—3.5%以上;有的银行还取消了利率为3.6%的对公5年期定期存款,少数年息超过4%的企业和个人协议存款也将被取消。
“过去,大额存款存进银行,是为了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息,但是现在却被银行拒绝了,这些大额存款必有部分从银行流出。以上这些存款从银行流出后到哪里去?可以肯定,会有部分流进股市或楼市。”
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指出,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1.26万亿,其中约有3000多亿元是票据融资的资金,票据融资增加幅度如此之大,数量急剧上升,其中肯定有投机因素,相当一部分已经流入股市。
“这是没有办法监控的,现在股市行情这么好,票据融资的资金应该会入市。”浦发银行一位信贷人员证实。
“这样的操作,会不断衍生贷款资金,产生泡沫。”他指出其中的危害,“票据只要开出去了,贴现就很容易,贴现出来的资金无法监管,可以随便进入股市。股市行情好,就会不断有新的票据贴现资金进入股市。”
所有这些,都对国内金融业下一步的监管提出了挑战。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