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非国家建立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可以使中国的企业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保证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同时平衡中国贸易顺差,避开对中国产品的诸多壁垒
非洲地区或许将成为中国平衡贸易收支的计划开端。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将参与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的Lekki自由贸易区,首期建设投资2.67亿美元。Lekki自由贸易区首期建设将于2年内完成。中方提供的资金将用于建设电厂、道路和制造工厂。此外,中国还将向尼提供250万美元优惠贷款,以援助该国的基础建设。
这一投资计划,被一些专业人士视为中国平衡贸易收支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在年初的商务部的一次会议上,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提出:中国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境外建立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些区域的主要客户,将是中国的中小企业。
由于在Lekki自由贸易区内生产的商品,主要出口对象是欧美地区,而欧美目前对非洲有很多的贸易优惠政策,因此,中国投资Lekki自由贸易区,或许可被视为是“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首次尝试。
平衡贸易收支
中国将向Lekki自贸区投资的消息,是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结束对尼日利亚访问后不久传出的。4月底,胡锦涛主席分别对美国、沙特和尼日利亚等非洲三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对于这次访问普遍的看法是,石油问题是关键词。因为,中国同沙特和非洲三国都签订了石油协定。
但也有人士认为,胡锦涛此次出访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加强了同非洲国家的经贸联系,并为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设厂进行了外交铺垫。同时可以有效地缓解中国目前的贸易不平衡问题。
刚刚出版的《中国外贸形势春季报告》中指出,中国目前外贸面临着3个焦点:贸易平衡,利率上涨,油价高企。
而参与制订该报告的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认为,由于“欧美消费、中国生产”的国际贸易格局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此中国的贸易平衡目标将不会在短期内实现。
中国目前保有的巨额贸易顺差,使其贸易形势颇为严峻。2006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接连遭遇来自欧美各国的反倾销诉讼,涉及家具、皮鞋、彩电甚至制药行业。第一季度共有11个国家、地区对中国提出了22项贸易调查,这个数字比2005年同期又有所上涨。
如果中国能够利用非洲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生产中国的产品,并对欧美地区出口,那么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很多针对性的贸易制裁都将会失效。
产业转移的开始
但上述情况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仅仅局限在非洲的这三个国家。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时报》透露,亚非地区都将是中国企业今后投资的主要目的国。
这种选择绝非偶然。
首先中国同大部分亚非国家都有着深厚的友谊。中国企业在这些地方投资可以避免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
同时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也较低,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可以使得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可以继续保持。
目前这些国家也十分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因为,中国的投资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让这些国家“学到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
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无异将拉开新的一轮产业转移的序幕。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除石油能源行业,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更多地集中在有优势的领域,如纺织品等行业。
据《财经时报》了解,目前已经有部分绍兴的纺织企业开始在东盟和非洲地区投资建厂。
企业担纲
有一种消息称,中国此次在尼日利亚的投资并非是政府投资,而是由企业出面。据悉,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获将成为这次投资的主体,但该公司不愿确认这一消息。知情人士对此的解释是,由于目前的招投标尚未结束,该公司不便作出答复。
但商务部的一位专家则指出,今后的这类海外投资都将是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中国政府对此的支持,最多限于向这些投资提供低息或者贴息贷款。
同时对于中国还将建立的其他“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方式,这位专家也认为,这将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类似于外国在中国建立的加工贸易区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将迅速出现。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