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伯特兰•贝努瓦(Bertrand Benoit)、理查德•米尔恩(Richard Milne)
2006年5月24日 星期三
风险不容小觑
然而,成为“出口世界冠军”(Exportweltmeister)对德国而言并非毫无风险。 “我们的成功完全是以运行良好的市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德国工业联邦联合会(BDI)负责国际事务的干事甘特•沙尔(Gunter Schall)说,“最轻微的市场扭曲也可能导致毁灭性后果。”
比如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未能达成协议,目前亚洲的排外性双边贸易协议激增,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飞涨,贸易政策扭曲原材料价格,国际运输线路存在瓶颈,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缺失,国际经济周期放缓等,所有这些都是现存的或潜在的威胁。
然而,最严重的威胁在于成功的德国企业界和更广泛的德国经济互相脱节。即使是在当前的复苏中,按美国或英国的标准,德国经济增长仍很缓慢。尽管企业利润飞速增长,失业率仍在9%以上高居不下。在低技术工人中,长期失业现象已十分普遍。
“你可以辨证地看这个问题,”商界资助的德国经济研究所(DIW)负责人迈克尔•许特(Michael Hüther)表示,“我们在商品出口方面是世界冠军,但当说起低素质工人,我们依旧是欧洲的失业冠军。这就是改革结果的两面性。”
服务业创造就业的速度赶不上工业岗位流失的速度。无力的消费支出和疲软的建筑业活动给经济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并成为削弱欧洲经济的一大因素。虽然自2000年以来企业投资已有反弹,但调查显示,投资首选仍是海外而不是国内。
“全球化令德国企业受益匪浅,但并未使德国经济普遍受惠,”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表示。他创立了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询公司。
从有利方面看,最近劳动力市场进行了改革,此外企业和工会之间普遍签署了灵活的工资和工作时间协议,已使德国劳动力对制造商的吸引力增强。例如,工业气体和叉车生产商林德(Linde)威胁说要把生产转移到国外时,德国工人做出妥协,从而保住了他们的工作。
但十多年来,工业雇工人数一直在稳步下降。大众(Volkswagen)、西门子(Siemens)和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等著名企业都在不断解雇国内员工。
全球化已把工业从国内条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经理们一边游说政府制定更灵活的劳工法或降低税收,一边更自由地挑选更廉价的劳动力、更方便的融资、更富裕的消费者和更宽松的法律框架。
工程集团福伊特(Voith)首席执行官赫尔穆特•科尔曼(Hermut Kormann)说:“企业已近乎达到它们迄今最好的年景,但没有一家公司在招人。国内经济形势十分糟糕。但当世界经济表现良好时,德国工业也会运行良好。”
世界最大的贵金属贸易商贺利氏(Heraeus)的情况突出表明了这一趋势。去年,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创造了779个就业岗位,使其员工总数达到1.06万人。但只有30个岗位位于德国。
疲软的国内需求本身已成为促使德国企业到海外找出路的因素,其中包括消费品生产商和零售集团。
对德国领导人而言,最大的挑战或许在于确保更平均地分享全球化硕果,同时当心不要削弱企业的获利能力。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不仅将伤害当前的经济复苏,而且可能导致社会凝聚力崩溃,其政治影响相当深远。调查已经显示,失业和收入下降是德国人的最大忧虑。这种趋势正加速侵蚀对德国稳固的大型政党的支持,并令极端派得益。
对沙尔先生而言,两难境地十分明显:“社会分享企业成功的机会已减少,这也解释了抵制全球化的原因。政客们现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已不能通过权力或压力来抑制事态的发展,而只能通过激励手段。”
(续完)
译者/诸彦青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