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 中国批建邮政储蓄银行引导资金支持“三农”
新华社记者 岳瑞芳 王卫平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日前透露,筹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得到国务院批准,这家银行将成为面向普通大众,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性服务的金融机构。
蔡鄂生在北京举行的“2006中国金融高峰会”上介绍,新组建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在保留利用邮政网络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存在诸多不足,很难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集中表现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资金外流问题比较严重,资金不足问题困扰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都比较薄弱,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农民贷款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等。
有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末,中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1.3万亿元,其中各乡镇及所辖农村就占50%以上,在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直接作用下,邮政储蓄虹吸的大量农村金融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城市,在给城市经济建设输入源源不断的资本动力的同时,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支持不足的金融尴尬。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上月底曾表示,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除了财政投入外,更多要依靠农村金融。这就需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
吴晓灵认为,加快建立邮政储蓄银行。按照商业化原则,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能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完善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和支付服务功能。
中国农村银行类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由于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这些机构普遍存在着资产质量不高,财务负担较重,风险补偿能力低,法人治理不完善等问题,制约服务“三农”作用的充分发挥。
蔡鄂生说,当前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态势很好,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也在大大加强。截至4月末中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8万余家,银行业总资产接近40万亿。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8家增加到2005年底的53家,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底的17.9%下降到去年底的8.9%。
但他表示,要充分认识到银行业改革成效的阶段性以及改革本身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银行业要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必须经历一个持续自主变迁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客观看待银行业改革的成绩和困难。(完)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