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今年4月份的经济数据“过热”是前期快速增长的惯性,央行短期内不会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反应。
资产价格上涨、投资过热、经济过热,都跟流动性过剩有很大的关系。
唐旭说,我国流动性过剩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近期以来,资金宽松现象已有一定程度缓解,如快速上涨的A股市场以及即将启动的IPO,都可以有效地吸收国内的过剩流动性资金。
“此外,前期小幅上调贷款利率的政策已经传递出明确信号,即央行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作出了反应。”
但唐旭告诉记者,从理论上说,调高贷款利率将抑制企业的贷款需求,目前来看,如此幅度调整的效果不是很大。他进而表示,央行手中的调控政策工具比较多,包括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但通常的调控方式是向市场“给出一个警告信号”,而不是给出一帖猛药。
“如果市场能够理解央行的意图并作出修正,央行出台后续政策的必要性就不是很强。”唐旭称,是否需要出台后续调控措施,还得依赖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运行情况。
针对顽强上涨的国内房地产市场,唐旭表示,如果某些机构或是投资者对央行传递的信号无动于衷,很可能在未来受到损失。
“目前不能肯定央行对房地产市场的新政具体内容,但并非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唐旭说。
此外,唐旭在昨天下午举行的“人民币升值下的资本市场繁荣”主题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股市不缺资金,大量储蓄可能转向资本市场,而追逐人民币升值的海外热钱并非近期行情的决定因素。
据里昂证券统计,到今年3月底,约有22亿美元的QFII资金投到了A股市场上。唐旭表示:“这点资金是不可能推动中国股市进入牛市的。”还有部分追逐人民币升值的热钱,通过地下通道进入中国,并进入股市。唐旭认为“不会有大规模的热钱一起进入,因为中国的外汇管制还是有效的。”
唐旭认为,目前中国股市不缺资金。而且一旦市场前景明朗,不确定性就会减少,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可以有相对稳定的参照系。“不少股票已经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聪明的投资者就开始建仓。而股市在买方的推动下开始升高,大量的资金就会跟进。”记者夏峰 唐昆
相关稿件: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一些知名开发商向商业地产领域的战略转型和明显加大商业地产的投资力度,将成为2006年行业新特点。由于大开发商的强势进入,一些中小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将面临日益加大的退市压力。
热钱不断涌入境内房地产的现状引起业内关注。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昨天在出席科博会金融高峰会时指出,必须及时调整资本流进流出的政策,特别是应该限制境外短期资本投资境内房地产和对其他一般加工业的投资。
“从投资地区看,约有50%的资金投在了北京,约43%投在上海,其余资金投在大连、哈尔滨、武汉、南京等二线城市。”记者近日从全球最大的物业顾问服务公司之一世邦魏理仕获悉,由于看好人民币持续升值,至少有五亿美元在今年第一季度投入了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特别是投资在具备收租价值的物业中。
李景国认为,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回升。2000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额直线上升,由此扩大的产能需要消化,房地产业是消化产能的理想行业。扩大内需是大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鼓励“为住而买”的住宅消费自在情理之中。
4月20日,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中国人民银行、国税总局等七部委相关负责人举行座谈会,纵论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后的反应和现存问题。会上透露,截至去年末,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已达1093亿元,虽比年初下降210亿元左右,但是仍居行业排名第四的高位。而数据表明,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又上涨5.5%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