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抗议声中,银行卡跨行查询还是迈出了收费的步伐。这一次,几家大银行甚至不再相互观望,而是“步调一致”地宣布6月1日起收费。理由何在?发卡行说,这笔费用是交给银联和受理行的;银联的解释则更简单,这是“国际惯例”。
显然,这样的借口很难让民众满意。时至今日,海外市场早已不再全然陌生,或是亲身体验,或是网上漫游,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戏规则。于是,不少有识之士很快针锋相对地指出,跨行查询费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国际惯例”。首先,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收取这笔费用;其次,即使有这笔费用,在很多国家也是发生在银行之间,持卡人并不需要为此买单。
不管是在银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国际惯例都只是一层美丽的面纱。所谓“惯例”,说到底就是各方势力进行较量的结果。占据优势地位的一方在较量中分配更多的利益,并迫使弱势一方接受,于是形成“惯例”。具体到跨行查询收费,在中国,居于垄断地位的银联和银行,一旦动了收费的脑筋,那么即使不是“惯例”,也必然会成为“惯例”了,持卡人除了接受现实之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使用银行卡。
这样的面纱又何止“国际惯例”。比如机场建设费,在国外大多数机场都不收取这笔费用,但在国内,即使使用了10多年的老机场,也照样收取这笔费用。在这里,乘客们得到的解释却是:“这是中国国情”。“国际惯例”也好,“中国国情”也好,最终的结果都一样———让消费者买单。揭开这层面纱,我们看到的是赤裸裸的垄断。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越来越霸道的垄断,消费者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在《反垄断法》和专门的反垄断机制尚未出现的时候,垄断部门的定价行为,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约束,因为它们并没有违反现行的游戏规则。最近,劳动部门关于“垄断部门员工工资高于其它行业2—3倍”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但这也只能局限于媒体上的热闹。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游戏规则缺位的情况下,任何舆论或者道义上的指责都显得那般苍白无力。其实,垄断部门收费又何需理由?即使不作解释,消费者又能如何?(解放日报/陈春艳)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