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新疆的奶牛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5年新疆奶牛头数210万头,牛奶总产量152万吨,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5位。人均年鲜奶占有量达70公斤,是全国人均鲜奶占有量的3倍以上。
    然而,奇怪的是,新疆奶牛头数和牛奶总产量虽然呈现持续、大幅度增长态势,但奶牛业增幅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奶牛头数和牛奶总产量居全国前列,可是乳制品产量和产值却在全国处于下游,甚至落后于后来居上的宁夏。因此,新疆只能称作奶牛业大省区,还不能算奶牛业强省区,要建成综合性的奶牛业强省区还需要艰苦努力!”
    这番令人深思的话,出自不久前出席新疆奶业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的全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之口,引起了与会议代表的强烈反响,也使人们更加理性地面对新疆奶业发展现状。
    新疆究竟离奶牛业强省区还有多远,如何尽快成为奶牛业强省区?5月10日至16日,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分别走访了自治区畜牧厅、畜牧科学院、新疆奶业协会等有关领导和专家,与他们一起分析了新疆奶牛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单产低——我区三头奶牛产奶量只抵人家一头牛
    5月16日,自治区政协委员、乌鲁木齐奶业协会理事长、高级畜牧师陆东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年前,新疆奶牛头数全国第一,全区近500万头牛中奶牛就占了近一半,但是产量却很低。
    陆老拿起手中的报表分析说,我这里有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2004年,奶牛存栏数新疆占全国18.23%,宁夏只占全国的1.7%;而牛奶产量新疆只占全国的5.93%,宁夏却占到2%。尽管新疆奶牛的头数比宁夏高出十多倍,但经济效益新疆却不如宁夏,2004年新疆奶业工业总产值为6.82亿元,宁夏达7.72亿元;在全国31个省的奶业综合排名中新疆排在宁夏之后。
    造成这种状况,其突出问题是新疆奶牛单产低。按成年母牛占奶牛总数的50%计算,2004年全国奶牛成年母牛平均年单产为4079公斤,新疆只有1326公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5%。换句话说,就是我区三头牛才产人家一头牛的奶。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主要原因是新疆拥有产乳量较高的荷斯坦、西门塔尔等良种奶牛及其高代杂交改良牛只有约30万头,占奶牛总数的14%,而产乳量相对较低的新疆褐牛及其改良牛占到80%以上。
    新疆褐牛是我区自行培育的乳、肉、役兼用型牛,具有耐寒、耐粗饲、抗逆性强特点,大多数分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实行放牧饲养。由于粗放型放养,其奶产量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天然草场水草丰欠程度的影响很大,泌乳期主要在5至9月,只有150天左右。在草场丰茂时每头牛年产奶量可达2吨,草场差时年产奶量不足一半。我区在城郊和农区饲养的荷斯坦牛产奶量就很高,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年单产可达6—7吨,个别高产牛场达8吨以上。
    就目前情况来看,新疆褐牛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当家品种”,在短时期内尚无其他可替代的品种。因此,从客观上讲,新疆奶牛单产低是由特定的奶牛品种结构造成的;但从主观上来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粗放。比如同样是新疆褐牛,乌鲁木齐种牛场规模化、高标准养殖的几百头新疆褐牛,平均年产奶4至5吨,达到和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词 困难多——奶牛业问题不可忽视
    除了上述分析的主客观原因外,新疆奶牛业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新疆牛奶加工量小,商品率低。2005年,新疆牛奶总产量152万吨,人均占有牛奶70公斤,居全国第五位。但是,按照规模以上的乳品企业的统计数字,牛奶年加工量只有30万吨,占总产量的20%,而全国牛奶年加工率高达86.6%。我区有1200余万农牧民,每年生产的牛奶有三分之一多作为自己食用和乳品销售,形不成加工规模,很难走出去闯市场,商品附加值就小。
    乳制品产品结构不合理。全国规模以上的乳品企业,生产固态乳制品和液态奶所耗牛奶的比例为1.4∶1,而新疆仅为1∶1,尚未改变以生产液态奶为主的局面。尽管去年我区固态乳制品生产能力有所增加,但部分企业仍在新增液态奶生产线,因此乳制品生产能力中,液态奶仍占约三分之二的份额。2005年,据对乌鲁木齐地区3家主要乳品企业统计,共生产液态奶5.33万吨,占乳品总耗奶量的94.8%,而固态乳制品主要用来调节奶源,产量仅为355吨,占总耗奶量的5.2%。
    乳品产业结构不科学,加工企业布局不均匀。我区乳品加工生产线日加工能力为3000吨,目前只动用了三分之一,其他生产装置仍处于“休眠”状态。即便如此,还有企业在上马加工生产线。另外,企业布局不均匀,仅沿天山北坡经济带就聚集了十多家大型加工企业,形成了日处理2000吨加工能力;而奶源大区伊犁河谷和南疆一些区域,大型加工企业却寥寥无几。
    乳品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拉动。至今,新疆还没有一家年处理鲜奶达到5万吨、年产值达到3亿元的规模企业,因此对奶牛业发展的带动力不强。2002年,原德隆集团进军乳业,在天山南北建起年处理鲜奶能力30万吨的乳品加工厂,刺激了奶牛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德隆资金链的断裂,组建伊始的大型龙头企业轰然倒塌,鲜奶没有人收,许多奶农只有含泪将一桶桶鲜奶倒掉,上演了一幕幕“杀牛倒奶”“卖牛还贷”的悲剧。
    农企利益不挂钩,乳制品产品质量监控责任不明确,奶源基地建设滞后等,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新疆奶牛产业的发展。陆东林还特别指出,我区每年出版的《新疆统计年鉴》上,只列牛头数和牛奶产量,未列奶牛头数,这很容易造成误解。
    关键词 前景好——当务之急建设奶源基地
    应该说,2002年,自治区畜牧工作会议以来,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在天山南北相继建起了一批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新疆“金牛”、“西部牧业”、“新农乳业”等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引进了数万头荷斯坦奶牛,建立现代化奶牛养殖场。江苏维维、台湾旺旺、新加坡银桥、甘肃华羚和蒙牛、伊利、光明等龙头企业集团的进入,如同“助推器”推动新疆奶牛业迅速发展。
    功能性、特色乳制品开发初建成效。天润乳业研制的牛初乳系列产品在国内走俏,被国家定为“健字号”保健食品;金牛盖瑞乳业开发出低脂低乳糖牛奶,产品已打入上海等大城市。2004年,新源伊品酪蛋白公司建成地一条酪蛋白生产线,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预计今年工业总产值可突破4000万元。
    新疆地域辽阔,奶牛生长自然环境好,饲草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奶牛业、成为奶牛业强省区得天独厚的条件。
    专家指出,当务之急要建立奶源基地,提高奶业管理水平,推动奶业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奶牛养殖小区的规划和管理,使之朝着规模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第三方奶产业公正检测服务体系,实施牛奶收购的优质优价制,促使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建立稳定的原料购销关系。
    充分发挥现有良种奶牛的作用,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利用现代奶牛育种技术,培育和扩大良种奶牛群;推广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提高奶牛群体产量和品种质量。
    大力发展固态乳制品生产,重点开发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干酪、干酪素等,使固态乳制和液态乳制品耗用原料奶的比例由从前的1∶1逐步转为3至5∶1。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努力开拓市场。引进龙头企业,创建强势品牌;引导消费群体,开拓国内外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原料奶加工铝和商品率,使新疆奶牛业尽快成为强区富民的农牧业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