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8日,欧盟贸易代表皮特·曼德尔森(Peter.Mandelson)将造访北京。据了解,曼德尔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磋商,与中国达成一份有关中欧贸易关系新框架的谅解备忘录。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将成为众多议题的焦点。
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Serge.Abou)于5月25日在欧盟驻华大使馆紧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本报记者就有关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记者:几周前,曼德尔森在瑞士提出,欧盟和中国的贸易关系需要重新考虑并作一些调整,需要制定新的中欧贸易战略。此次调整的原因、内容分别是什么?知识产权是否是左右调整思路的重要因素?
安博:中欧贸易合作协议是1985年签署的,已经有21年了,相当于到了一个成年人的年龄。如果现在你看到这个协议,一定会非常吃惊,因为这个协议里有关贸易的条款只有两行字,放在目前中欧贸易的大背景下,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不符合双方的贸易状况。
当时双方的贸易额低于100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了2500亿美元,或者说是2080亿欧元。我想,这么庞大的贸易量,双方都需要重新考虑将来在贸易、投资、能源、环境的合作关系。双方面临着新的机会,也面临着新的问题。20年前,我们的问题是如何促进双方的贸易量、双方的投资、双方的研发,现在的情况非常不一样,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而且欧盟在中国的投资已经非常大,我们面临的问题比过去复杂了,但是合作也比过去紧密了。
曼德尔森和薄熙来、吴仪副总理这些有远见的政治家,经过磋商后提出一些政策调整是非常正常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还有包括投资、政府采购、金融、旅游以及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
记者:中国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不是最近出现的问题,欧盟现在提出,并在下个月推动中欧有关协议的达成,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安博:农民会先耕地、播种、施肥,然后才能丰收。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我们欧盟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很大的政治力量,我想现在到丰收的时候了。我们鼓励这项协议的达成,但我们根本不是将自己的意向强加到中国。实际上,我们是受到中国高层领导对待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以及中国司法机关对秀水案件的判决的鼓励,这个判决是中国的司法机关做出的裁决,而不是欧盟法官做出的判决,这是事实。这个判决给了我们很多希望,我们很愿意加快问题的解决,但是最终行动还要依靠中国的高层领导和中国司法机构。
记者:有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协议是全国性的还是地域性的?协议的目的是否是围绕司法程序,来制定一些罚款条例和标准?
安博:协议会先在北京和其他中国大城市执行,如果效果好的话,会在其他地方展开。
协议并不是为了通过司法程序进行罚款,实际上双方都需要承诺,商场方面承诺采取措施,不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只要承诺这一点,欧洲知名品牌就不会进行诉讼。签署协议,是为了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这个协议正在讨论过程中,协议的目标就是为了避免再发生侵权行为,或者限制侵权行为,而不是为了诉讼。我想,这个协议就像两个绅士之间的协议。如果协议有效果,我们会非常高兴。如果达不成协议,就可能发生大量的诉讼。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