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7日,由中国顶尖媒体《中央电视台》《新营销》多米国际营销传播机构共同策划主办的“2006中国营销高峰论坛”,力承寻找“中部崛起的营销支点”,联合中国最为优秀、最为活跃、最具使命感、最有道义心的精英力量,携手打造了一个最权威最主流的强势平台。以下是搜狐财经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吴扬文(智谷机构董事长):谢谢主持人!各位嘉宾上午好!从昨天开始我就已经听论坛,昨天的会议有六个小时,其实像每天24小时计算的话,时间并不是特别长,打一圈扑克牌就够了,但是这六个小时是学习和交流,所以我想今天和大家做的交流可以希望是互动性的,同时还有一点,就是希望我带给大家以及武汉的城市另外的一种思想,也希望大家能够和这种思想进行沟通和交流。
我想我们今天面对的营销更多的主要是两个词:一个是变换和坚持。另外一个是未来。其实我们所有的经验,所有的承诺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把它当成过去好一些,我们刚才看到的李志起先生所说的压力,我们可以换成一种营养和动力,使我们看到更远的未来。美国有一个宣言的作者,他曾经说过:每一代人都有变革的时候。我想中国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既有一个民族,一座城市,一个企业,一个个人如何发展的焦灼,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还有一个更加宽远的未来。
我这个演讲的标题就是中国的软力量打造和武汉全球的营销。昨天谈到关于超常规的时候,我们认为超常规是可以存在的。但是超常规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一种常规,即宇宙造人,市场造产品,本身就有一个相当大的能量空间,只是不能一般人,一般企业不能或者是不善于把这种能量发挥出来。举这样一个例子,电梯是每一个人都进出的,但是谁也不觉得他有什么不同,这么多年来结果把电梯门口分众一做,就多了一些东西,就使他在纳斯达克在传媒当中创造一个新的传媒体系叫分众传媒。另外看看谭智先生头发都白了,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超常规就在常规当中,即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空间,很重要。
中部的发展,我们政府李宪生先生所说的,中部要崛起,武汉是一个支点。我这里带了一本书,第一个就是日本的社会学家他提出一个《下流社会》,他提出二十一世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即原有的积极向上的劲头消失了,一些企业或者是个人走向下坡了,他引出来就是陷落的危机意识。武汉在中国的经济改革20多年以来,发展确实存在一个中部陷落的问题。如何振兴中国的经济,武汉的经济,武汉的企业、品牌,我们应该有一个陷落的危机意识。昨天零点的董事长说了一点内容,中部陷落太久了。
武汉如何复兴?我今天带来更多的是武汉本身和我们的武汉企业、中部企业如何发展的一个思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发展历程,武汉的复兴密码是什么呢?在这里我提出来一软二平的城市营销突破。
软,这个词很有意思。一个VC就要一个风险投资基金,还有微软,不久以前胡锦涛书记达到美国,第一站就是西雅图,说我每天都在微软的界面。软的力量已经非常的重要,而且对软的力量比较赞赏。软力量早就提出来了,但是2002年有一个战略,社会学家约瑟夫·奈提出来,直接把软力量作为一个最新研究的前沿概念提出给美国政府。软实力即在二十一世纪领袖资本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资本,包括今天的企业,包括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他分为硬式和软式两种,硬式更多的是技术实力包括国家的军事实力,对于企业来讲是资源,软实力首先是价值观,信念和企业文化,国家种族以及民族,软实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是我们文化信念影响整个的软力量,还有公众舆论,刚才很多的嘉宾都谈到影响力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软力量的表现。软力量发挥出来的是在一个公众时代里面,增强一个品牌,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个人的自身吸引力和影响力,今天软力量已经成为美国国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打造软实力,打造软美国成为美国的国策。不久以前,中国也有一些媒体提出来,打造软中国。
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与产品的竞争力并存,成为一个让别的国家城市或者是消费者不由自主的追随你的一种力量,所以我想我们的武汉,作为湖北省的中部省份它的软实力是什么。李宪生谈到这个问题,“平”的问题。我今天借这样一个机会,把平向各位做一些介绍。他是美国的专家在2005年的5月份刚刚出版的一本书,目前中文版没有,只有台湾版的。这本书一出来,迅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引起一个很大的讨论。中央电视台专门做了一个专访,这是原版的封面。这几句话非常的重要,他这样说:全球化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根本是一种现实。一个国家要想快速增长,就必须进入世界市场、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推销自己的产品走向世界,除非你甘愿落后,甘愿贫困。这句话就直接了当的将全球的所有的国家和企业和个体提出了一个平式的新标准,所以这里面也说到,如果不进入全球化,不进入全球视点的话,像昨天的观众说的,思想有多远就可以走多远,而中部的发展,武汉的发展尽管我们有很多的企业,但是也呈现出一定的落后性。起源于可能就在于还没有走出武汉,还没有走出中国,更没有走向世界。因此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反思。
中国在1840年开始被迫加入了全球化,包括武汉、重庆,包括台湾岛,香港,这个全球化是被动参加的。在以后到2000年是属于2.0,这个是中号缩小为小号的,而推动2.0版全球化的恰恰是欧美的企业,这个过程当中将近50多年从二战以后4、5年到2000年,亚洲诞生了四小龙,中国在1980年左右,主动的过河参与了全球化。上个世纪末加入WTO。
3.0的全球化将一个小化的地球变成了平的全球化。由于网络,各种信息的流量使3.0的全球化变成了每个人都可以推动世界的动力,这个时代就为每个个体参与到企业,经济、文化任何一个方面的交流和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重大的条件,当然也为我们武汉,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事都增加这样一个机会,因此个人的崛起和创造力的爆发在今天已经诞生了。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李宇春的现象,才有胡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事件。我们本身就是全球的一部分,我们今天搞的论坛就是面向世界的论坛。全球化的个体和平的世界产生最大的新的经济模型出来,就叫做集约权重经济。平的世界里面出现最大的特别就是不再有局限,平的世界里面出现了一个叫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即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所以美国的比尔盖茨或者是Google两个小伙子可以创造世界上的搜索引擎,从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一下子都冒了出来,昨天的框架就是因为在电梯里面做一个框框,成本不高于100块钱人民币,今天的价格每一块卖超过了1.5万人民币,这种巨大的增长,完全不是靠核心技术,完全不是靠简单的服务,也不是靠传统的渠道营销,因此这种新的集约权重型的经济诞生了,创造出我们在经济领域,城市领域,包括文化创意领域全新的世界。武汉它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机会呢?武汉它有80多所高等院校,有光谷,有自己的产业基础,有莫大的江完全可以在3.0的时代里面通过整个集约发挥出新的权重。
集约刚才就是我所说的爱因斯坦相对论里面另外一个有限无界。就是我们今天的沟通也好,交流也好,我相信在未来的有限无界将会更加的广泛,一个企业并不是简单的竞争的问题,营销并不是简单的技能,技巧的问题,更多的是互相竞合的问题,共同增长的问题。刚才我听到一些嘉宾谈到我们所面临的全球化的压力,国外的先进对我们形成巨大的威胁,民族企业,民族品牌怎么样成长,我也很高兴听到梅高公司说我们发展自主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导向。我们想补充一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其实恰恰不仅是我们的压力,其实更是我们的动力和崛起,以及集约它的元素。
所以,武汉要发展,不是简单做一个支点,而且要做平的世界里面一个集约权重的问题,武汉要更加的开放,更加的包容,要更加的流动,我们可以寻找一下武汉有没有软力量,今天在座的都是武汉的朋友。什么是武汉的第一竞争力呢?在历史100年前的大汉口,产业牌最后什么又是我们的王牌呢?如何实现武汉包括我们咨询企业有限无界的发展呢?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区域发展口不仅仅是喊出来的,我们的李宪生市长,关于推动武汉发展,代表我们,也代表武汉人民,也代表武汉这座城市是喊了三年,“武汉理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我想李市长这种急切的心情,同志们的急切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还可以谈一谈,武汉可能不仅仅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武汉还可能成为更多,就像美国洛杉矶,这个城市GDP是美国总GDP总量的1/4,而当于2003年中国总体国家80%。一座城市经济产生完全全球化了,那就是软的产业,武汉在城市的发展当中,能不能考虑更大的一种集约性?所以崛起是一种愿望,支点是价值。
专家们对武汉的发展做出了各式各样的评论,第一个历史重镇之后的持续之重扩城,做中部的物流、枢纽,这样意味着和长沙,郑州相竞争,或者是做信息,高科,教育,商贸,事实上所有的城市都在朝这个地方发展,或者是房地产的拉动。这里我们也借鉴了中部六省其他的发展意图,河南要做制造业的基地,湖北要做强省战略,安徽发展工业体系,江西要发展工业体系,湘西要建成农业和能源基地,湖南要建成发达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我们发现,最后导致以城市为产品,以大经济,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为个体的大省当中,我们发现城市已经走向同质化。由于城市这个巨大的产品和市场都牵涉到里面,所以每个城市的产业和企业,操作模型,操作思想,操作观念都机会是完全同质的。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炸桥事件,重庆要把南京城的桥炸掉,结果南京城一听火就上来了,我想作为武汉,它也有一座桥,之所以没有闹到武汉这边来,我看应该是迟早的事情。当自己的城市饭不够吃的时候,城市和城市之间都会有一场恶斗。举个例子,城市没有市场化的竞争,北京和天津之间很近,深圳和广州之间一个小时车程,几乎各自为镇,彼此没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武汉和长沙和郑州和南昌等等,怎么形成一个和谐共同发展的关系,所以软与平就成为武汉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突破思想。这个思想运用得好,就会运用到我们的企业当中,我们的每个人的成长当中来。大家都来做硬的,我们武汉不妨来一点软的。来这样有限无界的发展。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有限的,但是所面对的人群是无界的,可以广泛链接,如果有思想就是一个有限无界大的集约。
很多人对Google网络的引擎不了解,很多大公司觉得他们没有什么价值,实际上Google自己没有魅力,但是通过链接网上所有的网页形成一个巨大的搜索引擎而具有巨大的权重的价值,今天股票每一股在纳斯达克超过300美金,是非常巨大的高增长点。武汉是不是可以把自己也做成一个中部六省甚至是全国,甚至是全国大的Google呢?可以考虑把软的思想和平的思想放在武汉城市战略发展,放在武汉和中部企业战略发展的设想格局当中。去年有一个品牌叫索尼,他提出一个“创你未想”。超常规其实就是一个更大的常规,即创造力,人人都有,关键是敢不敢想,敢不敢创,敢不敢走出自己。我们看有一个科教兴市,突破发展。突破集约化的发展也将是武汉和中部比较重要的战略,所以新价值高度决定竞争力的新权重!武汉以前靠汉正街等等来打造一个城市,今天必须要做一个新的整个区域板块的支点就需要给自身一个新定位和新价值。要用硬为基础,打造软实力,赢取一个集约的竞争力。
在城市营销的过程当中,中国对于城市营销,城市学这块基本上是软肋,从中国的到各地,一个是城市学,一个是人类学,一个是未来学在中国的大学还没有进入,但是这个在国外已经很发达了。城市的软趋势是城市的新定义,美国大都市的死与生的书章当中就谈到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过大的建设,就造成人性化的流失,所以今天二十一世纪城市应该建设更像城市,而不是大工厂。人本与人文,人们有更高的文化的沉淀,软产品。最后是一个文化和交流,交流与促进。所以对武汉的建议是突破传统区域,突破产业结构,实现新结构,突破传统模式加大软产业集约,突破行政体系实现武汉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可以引发一个想象力就是中国的中部,世界的武汉,才能真正推动中部的发展。
大化武汉,找到机会点,找到敏感点,找到强效点,也为市场找到一个记忆点,让中国人民,让世界都记得中国有一个武汉,大武汉。武汉全球营销开端作为一个新的动力!
所以除了李宪生市长喊了口号以后,我建议武汉这座城市和个人谈一个捧场口号,武汉,世界不能没有!因此,每一代人都有变革,我想我们的武汉朋友应该有一个“一变而有一化,通过创意,武汉而化成天下的大武汉,大格局。”今天我带来一个武汉城市营销的思想,我们智谷也为城市价值做了一些案例,就是为城市打造城市的名片,树立城市的个性展示,同时把所有的全球城市连接在一起,实现城市化的交流,继续文化和产业的交流。
今天为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演讲,希望一个平和一个软的战略思想能够获得大家的一些参考,一些对未来工作,企业发展更好的建议,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李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