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银行香港上市,国外战略投资者大赚特赚
“好多银行门口早上就排起了领取中行新股申请表的人龙,每家差不多都有好几百人。”因为有慷国家之慨的中国银行上市,香港投资者申购中行新股的热情高涨。因为原始股已赚了大钱,多数证券公司对中行未来股价持乐观态度,并建议散户投资者买入。
先期买入中行原始股的外国战略投资者仅仅按2.75元中间价格计算已经大赚573亿。
此前,皇家苏格兰银行财团斥资30.48亿美元买入中行约209.43亿股,折合每股0.1455美元(约合1.1276港元)。中行本次招股的定价区间为2.5港元至3港元,如果按中间价2.75港元计,且不考虑新股上市后的涨幅。加上新加坡淡马锡、瑞士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所有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账面盈利合计约573亿港元。虽然,按照事先约定,这些机构在2008年之前不能出售中行股份,但有谁又敢保证2008年后他们不是赚的更多?实际上中行招股定价为2.95港元,比2.75的中间价每股高出了0.2港元。如果考虑到中行上市后的涨幅,市场预期中行上市后仍将有10%或者15%以上的涨幅。中国银行的慷慨确实让这些买入原始股的投资者赚的衣钵满盘。
以前清政府时,有一句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名言,现在倒是于时俱进了。新股发行看来不单单是国内证券市场的财富永动机,现在看来在目前更是成为国外投资者的财富永远动机,正源源不断的给国外战略投资者创造财富。从交行到建行再到中行,银行海外上市给外国投资者的回报无一不是无风险的暴利!傻子都知道中行上市后至少会有一个涨停板的收益。
二,目前汇率形成机制不适合国有企业大规模海外上市
新股发行成为财富永动机,原因在于非市场化。国内股市的圈钱是因为新股发行的非市场化,导致股市价值整体高估。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外资无风险套利,在于汇率市场的非市场化,汇率市场不灵活导致国外资本廉价购买人民币资产。
多少对中国股市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证券市场由于非市场化发行,任何企业,哪怕是上市一年就被ST的股票也一样会大肆圈钱。二十倍市盈率的定价发行长达十数年的高溢价圈钱,使得国内投资者满盘皆输。特别值得标榜的是放开市场价格不放开发行数量的发行的用软件。一个发行前只有7500万资产的企业,竟圈钱9个多亿,一夜就实现净资产近十倍的增值。只通过发行上市是不能够创造财富的,否则中国还用生产经营干什么,大规模批发股票卖不就行了。事实是企业最终是要靠生产经营创造财富的。股市圈钱欠的债总是要还的。停发新股一年之久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在还历史的欠下的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没有实现政策市向市场市的转轨,其结果就是首只新股中工国际的发行就仍然在高价圈钱。其上市定价必然新高叠创。发行市盈率居然高达到了26倍,这甚至远高于以往的20倍市盈率的定价发行。
同理,单单新股上市这个过程是不创造财富的,即使是中国银行的海外上市。那么为什么包括交行、建行、中行的海外上市都能让国外战略投资者大赚特赚呢?显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市场机制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汇率市场是非市场化的,国企海外上市存在着贱卖人民币资产。其中市场机制问题和中国股市用友软件的圈钱是很类似的。非市场市的中国股市不能合理定价,用友软件预期的上市价格会很高,得以36.60元天价发行,而天价发行的用友软件又因为高价发行垫高了每股净资产,结果以更高的价格76元开盘。同样,预期人民币升值使中国银行得以高价发行,而高价发行的中国银行,又因为高价发行垫高了每股净资产,因为发行后的美元可以按1:8左右的比例换成人民币,所以银行有了更多的人民币,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其上市价格就会更高。这使得中国银行即使相对建设银行大幅度提高了发行价格,仍然出现了巨大的外资无风险套利现象,换句话说如果中行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原始股的价格提高一倍多,以2.95元的价格买入,那么中行在二级市场会以更高的价格开盘的。
中国现在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虽然在汇改后小幅升值,但美元和人民币的比值基本都在1:8左右,不象市场化汇率机制下欧元和美元最大达50%波动那么灵活。而且由于国外资本进入央行总要投放相应数量的基础货币,这使得中国出现外汇占款投放过渡,由于“钱太多”出现资产泡沫的局面。而资产泡沫是什么概念呢,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这是以国民承受损失为代价的。中国资产泡沫就缘自“钱太多”,中国金融改革的银行海外上市一样导致基础货币过渡投放导致的就是“钱太多”。
进一步说,如果美元兑人民币1:8左右的人民币币值是合理的,那么中国此时进来一笔外资,如相当于中国银行发行筹的97.2亿美元的规模,如果按现在的汇率机制国家就要相应投放777亿人民币,而这笔钱如果流入中国股市,或者房地产市场,或者购买中国的能源,都能推动这个市场价格的上扬,从而带动国内多达16万亿银行存款中部分资金的跟进,结果外资获利。在现在的汇率机制下,外资进入的越多,人民币资产价格上扬的幅度就越大。银行海外上市实际上就是外资曲线进入中国。其给市场的就是这样一个预期。如果央行要调控国内物价稳定,回笼货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相应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就越大,而人民币升值压力越大,进入中国的外资本就越盈利。所以就会出现购买中国银行股票的国外投资者都是在低价位买入人民币资产。根本问题在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
三,中国的银行改革应该在国内向投资者低价配售
中国银行海外上市,会导致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会导致外汇占款的更多的投放,从而极易引发中国资产泡沫的更大化。另外中国银行有16万亿的银行存款,由于缺少投资渠道,要么投资高风险的中国股市、要么投资被泡沫明显的房地产,要么就存在银行承受外汇占款货币投放引发的通货膨胀。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风险大于收益。于之对应的却是国外战略投资者投资中国银行股的无风险高收益。
多年来对于外资和国内资金来说,管理层向来是习惯“宁于洋人,不于家努”的。其唯一的理由是国内资本市场池子太小,容不小大盘篮筹的上市。而事实上中国股市不是池子太小,而是政策市调控市场价值中枢,使得在这个市场定价的任何股票都摆脱不了圈钱的嫌疑。圈钱投资者能不害怕吗。如果国内投资者也能得以皇家苏格兰银行财团那样,以1.1276港元的价格配售到中国银行的股票的话,那么即使再大盘子的银行上市,国内市场都能承受的了的。退一步说,如果国内投资者可以象香港投资者的招股价格在二级市场购买中国银行的股票的话,那么至少有10%的无风险套利的机会,国内市场的承受力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国内股市害怕大盘股上市就是因为股市机制不合理。而越是股市机制不合理,就越要通过国有企业低价上市来补偿投资者,以实现股市机制合理。没有国内资本市场的繁荣,中国经济始终都是有问题的,一个机制合理的股市是能成功支持中国金融改革的。
银行海外上市融入的美元会成为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而这部分不断增加的国民财富,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对国内老百姓而言往往只是一种精神安慰。因为这部分国民的财富往往会被政府用来填管理上的窟窿。比如成立汇金公司注资银行,注资券商。剩下的外汇储备投资了低收益的美国国债,这相当于给购买中国股票资产的外国资本低息贷款。压抑国内资本(16万亿银行存款)的投资渠道。
银行改革本应该在国内上市,而国内证券市场容纳不了大型国企上市的原因只能是股市改革不成功。中国应该走依靠内力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如果仍然容纳不下大型国有银行上市,那么只能说明中国股市的改革还不成功,还要改革,还要是继续补偿投资者的。既然证券市场没有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成为一个具备合理定价功能的证券市场,那么动辄数以百亿计的无风险套利的机会给国外投资者,为什么不拿这部分利润在股市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补偿国内投资者呢?国有银行以等于或略高于国外战略投资者接近一倍市盈率的价格,向国内投资者采取资金配售,这才是即解决股市问题,又解决国内16万亿存款没有投资渠道,解决银行改革等问题的最合理选择。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