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2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社区医疗作为医改突破口,但社区医疗的发展定位并没有明确。“从社区医疗服务开展首诊制试点来看,社区医疗还是定位于‘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白书忠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社区医疗必须引入健康管理的模式,这样才能从上游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白书忠一直在推动健康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寻求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手段
5月27日,“第三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的的主题是“健康管理的内涵及实践”。
据中国医科大学协和继续教育学院教授黄建始介绍,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健康管理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压力。黄建始教授告诉记者,就是在全球医疗卫生资源最富裕的美国,也承受不了日益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虽然美国现在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7%用于医疗开支,但还有42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约占美国人口的16%。
美国政府和社会尝试了许多经济管理手段来控制医疗费用,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人口老化,慢性病和残疾,全国缺乏统一协调的医疗服务,这是让美国政府头痛的三大医疗健康难题。每年花费1.9万亿美元的美国医疗系统和美国人的健康维护和促进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美国医疗系统是一个“诊断和治疗”系统。中国也不例外。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共用了70%的医疗卫生费用。
据了解,近20年来,美国开始推进健康管理,希望对个人及人群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旨在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希望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来满足全民的健康需求,并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社区医疗急需引入健康管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陈君石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医疗机构要从传统的疾病治疗模式向健康管理的预防模式转变,这样才能提高医疗效能不高、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
中华医学会的白书忠副会长也认为,目前,慢性病威胁和医疗负担加重是引发健康管理推进的直接原因和最大需求。健康管理是从疾病发生的上游入手,即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亚健康人群为中心,将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农村和家庭。
“个人健康管理包括对重病人、高危险人群、慢性病、一般疾病以及健康人群的管理。目前,北京市因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患者有300万人。据测算,如果通过健康管理,按人均每月医疗费用降低50元的标准计算,每月节省的药费可达1.5亿。”黄建始教授说,他还指出,国家整体的健康资源管理需要一个权威的能够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机构。中国政府目前仅涉及到疾病控制的部委局就至少有13个。面对健康需求和挑战,如果这些机构各自为政,将会极大地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