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购新股的收益率有多少,IPO质量,牛市能否走得更远——
■热点聚焦·股市震荡话后市系列报道(二)■本报记者 张炜
5月29日的大盘再显强势,连续两根小阳线之后,终以中阳线收盘,多方力量顽强。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市场上周的调整,各方资金重新活跃,后市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主板新股发行动态。
中工国际将于6月5日发行6000万股新股,标志着新股发行在暂停近一年后正式重启,更意味着“新老划断”、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对市场而言,IPO重启至少有三个悬念待解。
全流通背景下的新股发行是怎样的结果,不论参与新股申购与否的投资者都将翘首以盼。最大的悬念,是认购新股的收益率有多少。新股不败是沪深股市一直以来的传统,新股上市获利100%以上的神话经常上演。就拿2004年6月首批上市中小板公司来说,新和成发行价13.41元,上市首日开盘价28.10元;江苏琼花发行价7.32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5.03元;伟星股份发行价7.37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8.10元。然而,此次市场环境不同,不少市场人士预计申购新股的收益率将下降,甚至面临“新股被套”的风险。一方面,新政策提高了申购上限,沪市最高为9999.9万股,深市为99999.95万股。换言之,对一般投资者来说相当于无限申购。在储蓄资金充裕,楼市面临资金分流,以及社保基金与保险资金大量的背景下,新股申购总量扩大,自然会大幅降低中签率,普通投资者中签的可能性更小。
另一方面,新股发行定价更趋市场化。IPO重启后的新股发行建立在全流通基础上,发行价格更加市场化,很有可能一步到位。参与询价的机构将按照全流通来进行估值,其主要参考依据为海外全流通市场的相关行业及个股的市盈率水平,因此,A股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与周边市场新股市盈率有望接轨。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提醒,“市场开始成熟了,不是每只股票上市以后,都有所谓原始股价值跳升这样一种巨大的机会。甚至说市场对定价越来越理性,一些初始定价过高的股票,在上市过程中甚至可以没有什么上升。”
第二个待解的悬念是IPO质量。投资者对IPO最敏感的不是价格,而是质量。用中小投资者的话来说,是不是圈钱要通过新股发行来验证。中工国际相关人士称,其被选中头筹是因为业绩优秀,质地优良。中工国际2003年至2005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0384万元、57116万元、6442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7204.12万元、7056.39万元、7088.58万元。作为一家登陆中小板的上市公司,中工国际虽然业绩优秀,但近三年的业绩成长性一般。尤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原地踏步”。更为重要的是,IPO质量不是取决于新股上市之初的财务报表,而要看其三五年后的业绩表现。2004年中小板隆重登场的首批公司中,江苏琼花后陷入业绩造假丑闻,德豪润达上市第二年中报即亏损。虽然IPO“新政”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出更高要求,但为圈钱仍可能有公司铤而走险。IPO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内证券市场前途,否则国内上市公司的信用将面临“破产”。用市场人士的话来说,一旦劣质公司混进市场,或高估发股公司的投资价值,抬高新股的发行价格,最终受损害的将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以及股市本身。
第三个待解的悬念是牛市能否走得更远。迄今为止的上涨是在没有市场扩容的背景下实现的,这样的牛市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IPO重启将从资金等方面考验当前牛市。取消市值配售而恢复资金申购的负面影响,使二级市场有可能因一级市场的热火朝天而日渐衰弱。在大盘已反弹50%以上的情况下,众多资金获利丰厚,转战充满暴利幻想的一级市场似乎不必犹豫。现有迹象表明,部分资金已从二级市场悄悄撤离,备战一级市场。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都有申购新股的撤离动作,卖掉涨幅过高的股票或下调20%仓位迎接IPO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就沪深股市而言,应该不缺资金,但部分资金的撤离会对投资者心理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市场,此种力量不可低估。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