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月正在筹备浙江省的组织系统干部培训。而他自己,作为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副处长,半个月前刚刚结束在中组部的培训。
与他一起在中组部接受培训的四川和内蒙古的组织干部,也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 类似的培训活动也将在其他省份紧锣密鼓地展开。一场全国性的培训,即将在中国干部组织系统里展开。
这些组织系统的官员,将学习推行官员选拔考评的一项新技艺——干部综合考察评价体系。眼下正值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该体系正好派上用场。
丽水试验:干部画像更逼真
浙江省的丽水市在这项试点中“拔得头筹”。
其时,中组部选择了在三个省份进行试点,分别是浙江、四川和内蒙古,各具地域代表性。浙江的这项工作放在了正逢地方党委换届的丽水。
试点从2005年5月31日开始。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试验——试点依据的蓝本是中组部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
从这份厚达十数页的试行办法看,中组部从理论上构建了一套详细的地方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比如其中的干部实绩分析环节,里面罗列了详细的指标体系。
在丽水的试点,依据各地方情况的不同,各有侧重。其中的缙云县做了全面的试验——干部综合考察评价体系的完整流程都在缙云试了一遍。
据丽水方面介绍,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中组部地方干部局5名工作同志一直蹲点丽水,其间只有少数天数赴北京开会——彼时,四川、内蒙的试点也在同期进行。
在这个考核评价办法里,中组部对干部的考核设定了四个环节:分别是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
“跟以往比起来,民意调查和实绩分析是新增加的两个环节。”丽水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陈晓恒介绍说。
“以前是‘双色彩印’(之前的两个手段),现在是‘四色彩印’(现在的四个手段),给干部画像更加逼真。”长期从事干部组织工作的陈晓恒感慨说。
民意调查是新增的一个亮点。以前的民主测评主要是从被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测评,范围较小(如县领导,测评对象为乡镇正职和县委县政府的组成部门正职等)。而民意调查,则跳出了这个圈子。缙云的做法是“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代表、基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入了民意调查的范围。
一些基层老百姓也随机进入了民意调查的范围。“整个实施过程我们不能跟老百姓直接接触,入户调查由省统计局实施,我们的人员想前去跟老百姓解释一下都不允许。”丽水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张处长说。
至于民意调查的内容设计,根据张处长介绍,主要是调查被考核干部在民生、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上的施政反馈情况,以及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领导机关的办事效率等。
实绩分析环节,则第一次引入了干部政绩考核上的定量分析。
丽水试点,实绩分析指标被分解为6大类——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社会稳定与保障、经济与社会发展潜力、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党建等。
操作上则引入省统计局人员协助,由省统计局提供独立的经济发展资料,进行数量分析。而之前,一般考核干部时也需要资料,但这些资料是由被考核对象自己提供。
“就像丈量一棵树一样,以前是从树的投影(通过个别谈话)看树的高度,现在是直接丈量。”参与此次试点考核的丽水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陈晓恒打比方说。
由于新增加了两个环节,因此缙云县的此次换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此前是三周左右),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县委书记和县长均获升迁(书记调任舟山市委常委、县长则调任景宁县县委书记)。
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另外两个试点省份——四川和内蒙古——的试点也已结束。
此间人士介绍,三省区虽然都根据中组部搭好的框架——《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做试点,但各地在操作上还是有一些本省的特色。
例如四川省,在中组部的这个体系里,着力点在防止出现干部“带病提拔”上。因此在考评过程中,对干部的廉政指标、个别谈话时的重点“知情人”尤为关注。
而三省试点,则进一步完善了中组部的这套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原来中组部发下来的试点办法考核流程里,个别谈话放在最前面,然后是民意调查、民主测评、实绩分析。我们试点下来发现,这套流程要用个别谈话来串,不然很散。”全程参与试点的张处长说。
张解释,谈话是对被考核对象深入了解的过程,民意调查、民主测评和实绩分析是为了更有效率的谈话。
因此,中组部这套试点办法在丽水操练后,最后的流程顺序做了改动,确定为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
丽水试点还有一个重大收获,就是完善了这套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环节。
“我们当时发现,四个流程做完后,作为考核人员,对被考核干部掌握了很多信息,但信息一多,就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建议,在最后环节,增加综合评价,由考察组成员先集体讨论,然后形成评价。”丽水市委组织部参与试点的官员说。
此前中组部的试点办法里只设计了四个环节,丽水试点过后,一共有五个环节,增补了最后的综合评价环节:即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
至此,中组部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格局始成。
中组部的试点引来了其他省份的考察团。据丽水市介绍,周边的省份湖南、江苏都有地方换届的考察团到丽水取经。
而在今年三月初,中组部在北京召开了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的座谈会,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会上说,全国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要积极借鉴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的经验和做法。
而本报获悉,中组部指导地方干部考评工作的纲领文件——《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已处在征求意见阶段。
力破“唯GDP论”
变革传统的干部考评体系已经成为多方共识。
据浙江组织系统官员介绍,传统的干部考评也有一套流程:组成考察组—培训—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形成书面考察材料。
“但这套流程主要是以个别谈话为主。”一位组织官员说,不但失之为简单,还在于考核内容“不规范,不全面”。
该官员举例说,像招商引资等一些超越政府职能的事项,作为政府职责范围列入考核指标体系,被外界认为是“唯GDP论”。
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初,中组部就在酝酿一套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自此,如何全面地考评地方官员的“政绩”,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后,如何用干部考评体系的“指挥棒”来调整地方官员的行为,成为中组部的一大核心课题。
本报获悉,从中组部到地方的省委组织部,都将此作为重点课题进行探索。
“最初我们是想搞一个独立的实绩分析评价体系。”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副处长王利月说,“但后来我们发现,单评价实绩不科学,也不现实。”王利月说,“所以现在的考核体系,是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它不仅考核经济指标,还考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
新指挥棒
“新的考核体系,给地方官员提供了一个新的导向。” 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副处长王利月说。
在这套经济指标里面,既有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指标,如GDP总量,财政税收等指标,也有经济发展代价的指标,如污染物排放数量、万元GDP的消耗等。
“这套考核体系里,在实绩分析里跟以往不同的是,既把成绩考核出来,也把代价考核出来。”王利月说。
“比如我们现在考核萧山,你GDP全省排第一,但我们还要看你污染在全省排什么位置。”王利月说。
不过,王利月也表示,定量的实绩分析更多的是一个导向作用,并不可能建立一个模型,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放入到模型中,排出一个座次来。
从单评实绩到综合考评,反映了现时我国干部考核评价理念的重大转变——“现在组织系统选人是‘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而以前的一句话是‘凭实绩用干部’”。浙江省的组织系统官员解释说。
从试点来看,变化已经开始。
在四川省,通过新的考评体系选拔上来的绵阳市副市长邱明君感慨地说:“之前曾有人劝我,还是要到上面去联络感情,不要光顾埋头干事。”
邱明君续道,“中组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将‘官帽子’的选拔权、推荐权给了群众,群众不公认,过不了推荐关,领导再‘赏识’你也是白搭。”
而通过这次试点,促使民生问题进入官员的施政视野。
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在给中组部的一份汇报材料中说:“(在丽水试点的民意调查中,)对入学、就医的收费情况和方便程度、道路交通情况,征地拆迁工作情况,环保措施和效果,不满意率都在25%以上。而这些工作却是我们平时认为有很大进步,或做得不错的方面,这就促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所做的工作,是一贴很好的‘清醒剂’。”
“党委、政府往往更多地关注发展当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而老百姓更关心‘开门七件事’和身边的事。民意调查启发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楼阳生深有感触地说。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