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5月30日电(记者梁钢华)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南海深水扇系统及油气资源”部分研究成果近日在广州通过专家组鉴定,其主要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10年来,全球海洋石油勘探领域已从水深300米的浅海区扩展到3000米的深海区。 国外权威机构预测,未来世界油气总储量的44%将来自海洋的深水区。因受勘探技术的制约,中国海洋油气勘探活动主要在陆架浅水区,目前可动用的后备油气储量已显不足。
为加强中国深水油气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门设立了“南海深水扇系统及油气资源”研究课题,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承担。作为该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形成演化和沉积充填研究”项目近日完成并通过了专家组鉴定。
以中科院院士金庆焕为组长的鉴定专家组评价认为,该成果是中国深水油气方面第一个基础研究项目所提交的部分成果,首次对南海白云凹陷形成的中新生代构造背景、地壳深部结构、断裂构造特征、长期沉降的机理、陆架坡折带的位置变化、凹陷沉积充填速率的时空变化等提供了详细的研究结果。
专家组表示,该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思路清晰,创新性强,为解决中国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的相关基础科学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该研究成果目前已被中国石油勘探部门采用,为南海白云凹陷的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开辟中国深水油气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完)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