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T中文网 作者:DEEP
2006年5月31日 星期三
亲爱的编辑:
我是1999年高校扩招第一年上的大学,也是在2003年毕业后看到社会上喧嚣的扩招带来就业压力的后果。
就我自己而言,对于扩招痛恨的是大学宿舍的拥挤、饭堂的拥挤、没有位置的自修室与图书馆还有仿若菜市场喧哗的校园。 不知道别的高校是否也是这样的盛况?
于是,起早贪黑找个看书的位置成了每天必备的功课,还要调查所有教室的课程表,以防在自修的某个刹那抬起脑袋发现某个教授正在讲台上面自我陶醉,而身边都是一朵朵闪闪亮的陌生的眼睛。这种尴尬,仿佛是自己在某个山林中正偷师学艺恐惧被当众揪出,只好深深埋下脑袋,生怕被教授当场叫起回答黑板上的天书问题。
而不论怎么样,我照样毕业了。
毕业那一年,比起痛恨扩招带来的教室的拥挤,更恨的是媒体的喧嚣。那一年,媒体时时喧嚣着扩招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了,就业压力凸现了等等诸如此类。而我们,就在这样子的喧嚣中终于也各自踏上自己该走的路。
对于高考扩招,我最为痛恨的却是高考制度本身。什么是否服从分配,什么因为大家都挤报某所高校造成大批人被调配;还有因为某所著名高校当年所报学生非常稀少所以录取后的分数非常偏低。
我认为,这本身就是畸形的。那些因为志愿填报的问题上了某所高校和落了某所高校的学生,他们的真实的高考考试的能力是否是一致的?并且,因为地方保护,某些地方的学生可以以相对较低的分数就读当地的却是国内较好的大学,而那些异地的却付出几倍的艰辛都无法考入。并且,因为国内某些省份的学生的考试成绩非常高,于是在这个省内的相对成绩偏低的学生就在当年错失了就读好的大学的机会。而他们的所谓的相对较低的成绩却高出很
多地方较高成绩许多。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否有人想过?
而因为需要跨越阶级的原因,比如很多农家子弟拼命读书要走进城市。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本身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政策的重视与投资的不平衡。若去问问那些农家子弟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一生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也许他们自己对这个问题都不会明白。而基础教育并没有给他们、包括城市的学生如何去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人生目的和社会责任的正确的知识。这个缺憾来源于基础教育的不良。基础教育的不良来源于基础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而基础教育者本身的素质恰恰正来源于一个教育体系机制本身的素质。于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当年,很多人为了以低的分数就读高校和少缴学费于是上了师范院校,而他内心也许根本不懂得什么为人师表,而师范院校的几年教育也许他根本就没有能够掌握一个良好的传授体系和正确的人生观。而他们在毕业后立即成了高等中学的老师,比他们学历低的成了小学老师。
(我一直都想知道,国内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到底源自什么?有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于是,应试教育的体制和大部分没有责任感且学艺不精的基础教育者就成就了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到高等中学的学校教育。而从3岁到17岁的年纪却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和智慧启蒙最关键的时期,倘若他们本身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基础,没有在个人成长中建立起来的良好的自我教育,当他们面对高考这个大浪的时候又怎么可能分清楚什么是个人一生的意义、社会责任、什么是跟风和误导呢?如果不懂得,又怎么可能去选取高校专业并且有毅力和能力通过高考,并且最终挨过不良高校教育的4年走向社会呢?又怎么可能在进入社会后,作为一个成年人担起社会责任并且脚踏实地的在职场日益精进呢?我认为,这本身就是循环相扣的一体。
不论有多少个体为自己能够因为扩招跨越阶级而为扩招说好话,我觉得这个“扩招”本身是教育部制定的一个面向一整个国家的政策,就应该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待,而不是个案和眼前。
扩招本身是一个数量的递增,是否有能够成正比递增的质,并且并不知道质是不是因为量的激增而递减。如果是,那太悲哀。
一个政策的正确与否,小则一代或几代人的个人的一生深受影响,大则国民素质与国际竞争力都有影响。如果仅仅因为高校毕业生比中专生更能干好中专生该做的活来赞同扩招的话,那么不知道赞同的人有没有想过国家、纳税人、家庭对一个高校毕业生与一个中专生投入的成本是否是一致的。最起码在目前最明显的家庭经济投入上来看,当出现一个没有相应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只能去做一个中专生的活的现象时,这些付出了血汗供养大学生的家庭该去何方讨还自己的心血应该对等的价值?
固然,优秀的总是优秀的,在金字塔尖的优秀者不论金字塔的基地扩张多么大,依然矗立在金字塔的顶峰。但是,从一个国家整体来讲,虽然本国赋予塔底同样金字塔的称谓,可是在外人看来那些不过是些石块罢了。虽然他们同样涂抹了灿灿的金色。
中国国内高校扩招的问题,不过是国内诸多政治经济问题中的一环。而也许政治经济问题的最根本就是教育问题。要做任何事,都得先做人。而做人,来源于教育。而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这4环当中,到底每一环该担起怎样的责任?需要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来引导国民。而漫漫长路,一个民族是否真正能够崛起?
上海读者:DEEP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