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顾钱江 刘晓莉)在4月28日微幅上调贷款利率后,中国人民银行31日表示将会更主动地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在当日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说,下一阶段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加强本外币政策协调,提高调控的主动性,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不过,央行并未明确提及是否会采取后续加息动作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是突出强调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重要性。
央行表示,将“针对当前银行体系累积流动性较多的情况,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公开市场操作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出乎意料地达到10.3%的高位。专家普遍认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货币信贷等的有力支撑下,固定资产投资再次加速。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26万亿元,超过全年预期目标的一半。央行31日分析个中原因有三:新开工项目持续增加,导致贷款需求持续上升;商业银行出于“早放款、早受益”的考虑,扩张贷款动机增强;外汇流入较多,货币环境宽松,给银行扩张信贷提供了资金条件。
专家指出,银行体系中过剩的流动性已经引发了中国实体经济投资增长过快和房地产等资产市场价格加速上涨,因此,抑制过剩的流动性应成为下一阶段宏观货币政策的基调。
中国人民银行自4月28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但未动存款利率。
央行31日说,此举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关于未来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央行认为消费需求将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有过快增长压力,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价格走势虽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
“当前经济虽然总体形势良好、金融运行平稳,但需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突出、流动性过多以及全球经济失衡可能带来的风险等问题,”央行说。
尽管4月份的加息举动向市场释放了明确的紧缩信号,但中国央行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间专家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基本上还是正常的,只是信贷投放和宏观经济出现了偏离。所以,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并非中国又一轮宏观调控的开始,央行将密切关注二、三季度的情况,再谨慎地采取其他措施。(完)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