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年过六十,但小田切宏通依然还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他的养生秘诀是每天坚持晨跑和周末打高尔夫。
他还喜欢携带一本黑色的长方形笔记本,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上海最好吃的各大日本料理店电话,在辛苦的工作之余,享受美味。
而长途旅行时,他仍会翻开随身的汉语词典,琢磨着每一个标有拼音的汉字及解释。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在多次重大会议上,他都不用翻译,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讲上半个多小时。
打造自己的流通体系
普利司通进入中国零售轮胎市场相对较晚。今年年初,普利司通的上海零售直营店“车之翼”开张。尽管复式结构的店铺包括了多项服务,但“中看不中用”的指责声也不绝于耳。“投资160万元,对加盟者而言是相当困难的。”一位业内人士毫不讳言,“这家店因为是普利司通自己出的钱,更像是一家形象店。而米其林和固特异的品牌店,30万元。”
小田切宏通面对这样的质疑笑道:“我们希望能够将上海这家店铺的长处在其他店铺内实施,使上海的店成为示范店。我已告诉我的店长,让他必须尽快收回投资。”
其实,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日本早有先例。“该项拓展计划,在我来之前就已制订好。但我到中国一看,发现这种模式需要改进。在日本,靠轮胎生意就能盘活,但国内光靠卖轮胎是玩不转的,要增加很多服务内容。”
公司倡导这类零售直营店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想打造一个属于普利司通自己的流通体系。
“轮胎批发商遍布了国内的大部分城市。批发商们讲究的是流通速度,他们靠控制渠道谋得最大利润。攥在他手里的,会有很多品牌。那些价格低、折扣多的轮胎卖得也快,但普利司通主打中高端产品,未必能在这种体系中占尽优势。”而打破这种方式,唯有自建渠道。一旦将“车之翼”的大网撒开,那么普利司通就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在物流和管理上更具操作性。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大型的网络系统,以后老板们可通过电脑随时查询自己的库存,并向我们直接订货。”同时,在上海、沈阳、广州和西安公司已建成了4个物流基地,将来还要加上成都基地。
“不追求开店的速度,开一家赢利一家,才是最重要的。”
原材料的苦恼
说起原材料,小田切宏通用了“艰难”二字,来形容它对下游企业的影响。相比2002年末,2006年的天然橡胶价格涨幅达到3倍之多。而一年之内,天然橡胶的价格涨幅也达60%。
“这种价格,厂家都几乎不能消化了。”他说,去年11月,普利司通调整了售价。而时隔半年,天然橡胶等主要原材料售价又增加了10%。“今年某个时间,我们可能会再次提价。”
选择国内的天然橡胶当然是上策。“进口天然橡胶有20%的税金。但另一个问题是,国内的天然橡胶产量太少。”小田切宏通心存忧虑。
去年,天然橡胶主产区海南发生了严重干旱,下半年遇台风侵袭,产量仅为50万吨,与上年相比减少了约10万吨。
目前,普利司通总采购80%的原材料都来自国外。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除调整价格之外,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将各项成本降下来。”为了这个目的,普利司通也在积极扩大中国国产原材料的采购量。在去年11月召开的供应商大会上,公司已向各位供应商传递了这个信息。发掘华南新阵地
在很多人眼里,日本公司通常做事谨慎、投资小心翼翼。但小田切宏通就任普利司通(中国)公司老总后,其激进的作风让竞争伙伴们颇感讶异。
2005年,跑遍了大部分的城市之后,他果断抛出了3亿美元,投资一系列项目:4月,广东惠州卡客车轮胎生产基地开建;9月,无锡轮胎测试跑道动工,预计2007年6月投入使用,这是普利司通全球的第十一个轮胎测试跑道,也是所有外资轮胎企业中唯一在华建跑道的公司。
熟悉普利司通的人常说:“华东是普利司通很头疼的地区,市场容量虽大,但竞争者也多。这里工厂密集,运输便利,很多跨国公司都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而在广东,普利司通的东西反而卖得好。”
南下造基地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普利司通在无锡、天津和沈阳都设有工厂,唯独华南缺阵。“作为主要的制造集散地,这边的货车需求大,在国内以大胎见长的普利司通必须要有一个最靠近客户的工厂才行。”小田切宏通说。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