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股发行第一单落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使深交所将中小板向创业板转型的愿望更加强烈,但这一步仍然难以迈出。深交所近期所作出的一系列创新努力,能否加速这一步伐?
5月26日,上证指数在这个交易日上涨了近20点,而深圳中小板指数上涨了50个点。
就在前一天,中工国际发布了招股意向书,成为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后第一家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据招股资料显示,此次IPO,中工国际将在深圳中小板发行6000万股A股,在经过一周询价后,将于6月2日公告定价,并于6月5日正式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列入IPO“第一序列”的6家公司中,除大同煤业外,其余5家均为中小板企业。对此,很多人都视之为中小企业板向创业板转型的信号。
早在两个多月前,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就呼吁尽快恢复中小企业板的融资功能。据消息人士透露,IPO启动后深圳中小板还将进行一系列的结构性变革,如简化融资程序、引入做市商和退市机制等。
据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不久前的一次讲话中勾勒的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总体思路,上证所和深交所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市场功能:上证所的目标是做强做大,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目标;深交所则要建立起包括主板、创业板(现在的中小企业板)和OTC市场(即非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发行)的多层次证券市场。
在今年4月初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就明确提出股市“扩容”应该从中小板开始的建议,并同时提出,深交所应该建立起由一、二、三板组成的“中国的纳斯达克”。
“我非常同意成思危副委员长的看法,”中国风险研究院院长陈工孟教授表示,“我认为外界对于推出创业板的意义和紧迫感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在他担任总协调人,成思危任总顾问,由国务院、科技部、证监会和深交所有关专家为核心顾问的“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5月是推出创业板的最佳时机,创业板推出的最佳路径则是“推动中小板向创业板过渡”。“如果没有纳斯达克和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就不可能出现硅谷经济。”曾经在美国亲身参与过IT业投资的陈工孟深有感触地说。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