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股市在6月首个交易日大涨,上证综合指数呈现冲击1700点整数关口态势。但是大家可能不会忘记上月23日的“黑色星期二”,沪深股市在“五一”节后飙升后出现震荡。那么未来大盘何去何从?
专家普遍认为,在我国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支持下,今年下半年股市出现大幅震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也很难重演上半年股市大幅飙涨的景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春生对今年的股市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这次股市的上涨在某种程度上有基本面支撑,因为中国经济整体形势比较好。而且从国际股市看,许多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票,也有非常亮丽的表现。涨到1600点这个点位以后,今年下半年出现大幅震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他说。
周春生对记者说:“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公司的市盈率已经超过了20倍。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增长的形势,以及公司已经在经营方面取得的绩效,我觉得已经在股价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不排除少数的行业和个股还有空间。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我认为股指不会大幅度上涨,也不会大跌。可能存在上涨的空间,但重演上半年全线飘红的景象不大可能。”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本轮行情会走得更远。他说,宏观调控从总量调控逐渐转化为结构性调整,由总体收紧转化为相对放松,股市是在这种转化中上升的。但是,前一段时间股市涨得太猛,这不利于后市发展,因此适当回调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尽管现在上司公司业绩与以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宏观经济走势向好会增加投资者对经济的信心,为股市带来资金。同样,外来投机人民币升值的部分资金也会进入证券市场,国际上也会有一部分资金进入中国股市。
新股发行影响几何
6月5日,中工国际将发行6000万股新股,这将标志着新股发行重新启动,很多人都在猜测全流通下的新股发行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贺强认为,IPO最多引起股市回调,回调以后股市将继续上涨。“IPO可能会利空,但只是短期的,长期看,应该是利好。因为一个没有融资功能,没有新鲜血液的股市是没有希望的。而且只有中国股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才有影响力,才有发言权。”
“目前的关键是控制IPO的节奏和速度。如果节奏太快、速度太快,连续打压市场,市场可能会跌了再跌。我觉得应该把它定量化、定期化,比如说,每周上一只,或者每月上两三只。这样大家都会有预期,那么就不是利空了。”贺强说。
针对扩容可能带来的压力,周春生说,本质上说这只是心理层面上的压力。“因为我们的股票市场并不缺资金,所以增发500亿元、1000亿元,跟投资者手中拥有的资金相比,其实并不算多。只要大家对上市公司的质量有信心,增容不是一个问题。不会因为增容而导致股票市场上的供求失衡,关键是大家的心理。”
赵锡军说,IPO也好,增发和配售也好,都是对市场供给的增加,在资金进入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就意味着市场价格下调。但要看到另一面,也是重要的一点即通过证券市场,把不同质量的公司分化出来。“大家判断这个公司比较好,它的股票价格就会上升,大家判断不行的公司就被淘汰掉。从长远看,市场本身要提供这种淘汰机制,这种淘汰机制的出现实际上让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市场仍需扩容?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股权分置改革使资本市场重新焕发了光彩,但中国股市的发展仍有两方面问题亟待解决:首要的问题是市场需要大大扩容;另外,从制度设计上,只是鼓励整体上市,并不禁止非整体上市。
赵锡军说:“国家很多政策在股市正好跌到一个相对较低的价位时出台,包括QFII和允许提高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等等,导致资金进入股市的渠道开始逐步增加和拓宽,进入股市的资金的量也不断增加。这时候除了政策性变化带来渠道拓宽、资金量增加以外,还有一些从海外进来的想投机人民币升值的资金进入到证券市场。再加上其他领域投资渠道比较窄,特别是国家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等一些做法,就迫使市场一些资金也转向了股市。”
但华生认为,现在A股的市值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属于较低水平。华生在提供给记者的书面材料中指出,在长期投资基金相应入市的外部条件下,流通A股的市值即使从去年底1万多亿元人民币,能在5年左右上升到10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即有10倍左右的扩大,基本与今天香港市场的市值相当。那样在5年后,A股的市值也只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0%~40%左右,仍然是属于很低的水平。但这已经是用我们过去在狭小市场上进行投机炒作的眼光所不能想像的巨额扩容。可见我国境内A股市场的发展,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之后,需要新的思维和思路,要进行高瞻远瞩而又周密扎实的规划和谋划。同时,只要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香港作为我们本土的境外市场或国际市场,就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不能忽视和排斥,而且需要纳入我国资本和证券市场的总体布局中加以定位。一些过时的政策做法,如H股国内人为规定不得享受香港市场全流通待遇等应及早废止和改进。
华生说,没有把整体上市作为制度设定是一大问题,这将成为今后市场发展的弊端,不利于保障和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市场的环境。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