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从3000美元上升到8000多美元,全球舆论一直认为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基金炒作,另一个则是中国因素。但更多的时候,人们基于对基金炒作的无奈,对有关交易所监管的无奈,而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中国因素被夸大了
世界上总有一种声音,说起期货市场的上涨,便“情不自禁”地要说说中国因素,在他们看来,中国因素成了期货市场疯涨的基石。 于是,中国因素成了投机力量的“替罪羊”。
“经济要增长,13亿人就需要消费商品。”吉姆·罗杰斯在他所写的《热门商品投资》说:“中国正在消费更多的商品,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这个消费速度还在加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铜消费国,世界第一钢铁消费国,世界第一铁矿石消费国,世界第一大豆消费国,世界第二石油和能源产品消费国。”
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铜价迅速上涨,从3000美元涨到5000美元。最近,这个走势几乎是垂直的,由5000美元迅速上蹿至8800美元的历史高点,而且波动性增加。
“过去一个月当中,铜价表现只能用疯狂来形容,具有非常大的波动性。”苏克敦(英国)有限公司工业商品期货部总监Jeremy Goldwyn说,“供给和需求的方程式等式两边失去了平衡,有限的供应无法满足强大的需求。其中很大一部分需求来自中国,预计在未来两年这种需求会继续。‘中国因素’对国际期铜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中国人均消费相当于世界平均
北京安泰科信息开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中奎认为,“目前中国人均铜消费量还是比较低,从2005年精铜的消费口径来看,平均消费量是2.8公斤,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一些发达国家人均的消费量相比,还是相差较多,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1/3。”。
Jeremy Goldwyn也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投资者非常坚信中国对有色金属铜需求是持续的,因为很多铜都是用于基础建设上面,而不是消费品领域。”
“很多人认为,铜价涨得非常高会减少需求,但经过调查后,我们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有一些行业必须用到铜。如汽车工业,需要铜做电线、电缆,铜的用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最近有报道说,半成品生产商都增加了对半成品铜的需求。尽管铜价这么高,但没有证据显示市场的铜需求是下降的。”Jeremy Goldwyn说。
事实上,除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这3个国家对铜、铝方面的需求也非常大,于是出现了“金砖四国”的说法。
炒作中国因素居心何在
“在世界范围的商品供应已经出现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迅速崛起把需求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吉姆·罗杰斯说。
“未来20年左右,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过程中,中国对几乎所有种类的商品需求量都将增长。由此可见,未来20年商品价格会持续上涨。”这也是罗杰斯《热门商品投资》的观点。
也许有了这些观点的支撑,“铜价牛市不言顶”才更有动力。然而,有些市场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难道“中国因素”就有如此魔力,能够改写铜市历史,在国际基金恣意纵横的事实下,“中国因素”是否被放大了?
在一周前的上海,这种质疑表现得尤为激烈与集中。
“中国因素被放大了。”在5月28日的“第三届衍生品论坛”金属分会上,北京安泰科信息开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中奎一语破的,“中国的消费确实在增长,但是中国因素没有市场上所说的那么大。”
“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铜类消费同比增加9%,欧洲也有近似的增速,而中国铜铝消费的增速还不到9%。”王中奎怀疑,“是不是基金、投机商贸易商借中国因素在炒作,我不知道。”
荷兰银行亚太区金属主管Dominic Mound很支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铜市场上强调‘中国因素’确实有一点夸大,不过全球铜消费在总体上持续增长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Sempra金属有限公司经济学家约翰坎普也在该会上强调,“中国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宜被炒作、夸大。”约翰坎普进一步指出,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铝的生产、消费水平突飞猛进,产能和消费水平均为世界第一。但是,中国铝的生产消费占世界总比重并不大,领先第二名并不多,不足以对世界铝价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业内人士陈翔则向本报记者直言,“中国因素对国际金属期货市场的影响有限,更多是一种炒作。这轮金属做空的主力,更多的是国外基金,国储和中国冶炼厂的空头力量很有限。”
按照Jeremy Goldwyn的分析,目前活跃在国际金属期货市场的资金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热钱。如商品交易顾问(CTA)现在大概有400亿美元资金规模在商品市场当中,20%-40%在铜市场里面。他们可以成为买方也可以成为卖方,他们一般是趋势追随者。
第二类称之为活跃者,包括投资基金和自由交易者,他们的资金量大概在150亿美元量,比CTA小一些,但他们可能比CTA有更多的主观性,属于趋势主导者或者产生趋势的人。
第三类是被动投资者,主要是指指数基金,他们在市场当中的资金规模大概是900亿-1200亿美元,其中20%的资金被投入金属基础上,其中又以铜和铝占有量非常大。
Jeremy Goldwyn认为,人们对于指数基金存在误解,认为指数基金只会推动价格上升,但实际情况是,这种资金既能够推动价格走高,也能够压低价格。也就是说,资金也可能从大宗商品市场流出或者流入。“显然这些资金不会完全投入商品上,只要商品的价格下滑,其中很多这样的投资者可能会撤出或者并且不再持有这些大宗商品。”他说。
中国衍生品市场要争话语权
中国因素被夸大了,也正因此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原材料进口陷入了“一买就涨”的怪圈,一些国内企业也相应地成为了国际投机基金的掠夺对象。中航油、中储棉、铁矿石涨价、国储铜等一连串危机事件相继上演。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觉得“中国因素”难以捉摸。一名投资者甚至向本报记者表示,“近阶段中国进口数据好像有点下降,但是国际市场仍看好中国因素对铜的长期利多影响。现在看不明白。”
此刻,市场先行者便将视角放在了世界经济的内在结构变化上。中国中期集团董事长田源便是其中一位。田源表示,“以前,全世界处于用资本换美元时代,就是大家挣的想办法换成美元,国家挣的也要换成美元,因为美元是坚挺的,但是今天我们变得不那么喜欢美元了,美元给人的印象变成了坏孩子,所以世界出现美元换资产时代,我们看到黄金价格大涨,是因为美元失去信任,这个过程还会一往无前向前发展。”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会遇到市场风险,会遇到各种商品价格暴涨、暴跌情况,如果没有电子化保护,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只身深入国际市场,必然会遇到这些风险。为此,田源呼吁,为了规避这些全球性风险,中国需要发展全球风险管理服务商。应该在中国期货公司发展全球风险服务商,国家应该给他们相应的政策扶持。
“中国企业面对问题,我们要呼吁政府和其他方方面面,从全球竞争角度和全球化角度作出准确的抉择,推动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向全球化发展,把市场做大做强,这样我们才可以走向海外。”田源说,“中国参与期货市场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我们已在全球产生了影响力,中国衍生品机构做大做强是可以的。”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熊维平博士认为,“中国因素”一直以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但绝对不宜夸大,更不宜炒作。从中铝的海外发展进程可以看到,中铝在越南、巴西等国家的发展是利用他们丰富的铝土矿资源来开发氧化铝,在这个过程中,是与这些国家的公司进行友好合作,以双赢的方式来达到共同发展世界铝工业的目的。因此,‘中国因素’对世界铝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