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钢铁企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首先大家的背景基本跟国有企业一样,国有企业的背景要么是中央国资委,要么是地方省国资委的。大股东实际上是一个人,底下的公司怎么解决市场化运作,我现在还没想清楚怎么解决。如果市场特别差,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夕阳状态的话,需求不增长,不用工厂去想办法,可能上游股东也会推动两家合在一起,都是自己的企业,何必大家拼,日子不好过又互相竞争。 现在钢材价格很好,热轧板的毛利一吨可以赚到一千块钱,实际是非常高的。
主持人吴飞:现在国内的钢铁公司的日子是比较好过的?
曲丽:目前是比较好过的,主要是钢材需求在增长,如果需求不增长日子肯定很难过,如果需求是10%的增长好一点的公司增长速度可能会超过10%。这种情况下,底下的公司合并,首先公司自己的动力就小了,作为上面的大股东没有推动这个事情,在中国都是国有企业必须靠政府推动,如果没有政府推动是非常难的,进入市场化操作还没有这个时机。
到了整个钢材需求没有增长像欧洲那样,确实不能增长了,到那个时候即使政府不推动,企业都会去合并,都有自主的动力,那个时候投行业务会产生很多业务,那个时候的证券公司就会产生一些像大的GP摩根这些公司会赚很多钱。鞍本的合并在03年就提出来,两家成立在一起,包括省里面都是非常希望这两家合在一起,一个省里面有三大钢铁公司,而整个省的需求不是那么大。两个公司的合并就是报表合并,两家公司上下游都是独立去申报项目,实际也有重复建设,自己能赚钱,为什么要汇报,鞍钢做了整体上市,本钢板材也做整体上市。国内上市公司层面的并购还没有到时机,十一五前两年钢铁行业发展没有什么大的问题,15年之后可能产生一些大的项目整个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完成得差不多,后两年调控让经济增长速度慢一点,钢材的需求就下降,有可能产生价格的下滑。钢铁行业可能在那两年说不定推出来并购的案例。但是还没有到并购的高峰,必须过一段时间才是并购的高峰。
宝钢进入马钢和八一,跟八一的合作截止到上两个月双方还没有出过一分钱的资金。跟马钢也是签订框架性的协议,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主持人吴飞:进入2006年以后,多年来埋头自我发展的宝钢集团,忽然对国内二线钢铁企业胃口大开,频频做出“联合”、“结盟”的举动:先是和同处华东的马钢集团建立战略联盟,接着是西北的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然后是中部的太钢集团。宝钢中国作为钢铁龙头企业,但是目前市场的占有率不到8%,相比而言世界其他的顶尖级钢铁企业都是50、60%,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宝钢在米塔尔、阿赛洛等外资钢铁巨头通过并购迅速进入中国市场的背景下仓促应战吗?
杜丽红:刚才曲丽说的一些观点我赞同,有些观点不赞同,如果从国内情形来说,国内钢铁行业的竞争还没有到真正的白热化时期,从国内来说并购动机确实不足。如果看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从前几代钢铁大王,比如美国钢铁公司,新日铁、韩国的浦项这三家都是国内企业合并产生的,美国钢铁公司事实上是著名的784家钢铁公司合并而成,新日铁是八藩制铁和富士制铁国内合并,在国内的钢铁企业出现划破的情况下,为了谋求共赢的局面大家做的举动。但是2000年以后进入21世纪之后,新出现的钢铁大王,一个是阿赛洛,一个是米塔尔,这两个企业很有特点。
阿赛洛是卢森堡的企业,是卢森堡和法国、西班牙三家合作的,卢森堡是欧共体里面最小的国家,但是诞生了一个钢铁大王。2004年新诞生的米塔尔是一个印度的企业,最大股东是印度人,总部设在荷兰,是跨了14个国家并购出来的企业,这两个企业的诞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钢铁行业的并购到了全球化的时代,不再是你一国内并购产生的钢铁大王。以前我们说中国是世界上钢铁消费最大的国家,宝钢将来有一天一定会成为世界上的钢铁大王。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一定,如果说米塔尔真的并购了阿赛洛,或者说阿赛洛为了抗击米塔尔并购跟新日铁联合的话,宝钢可能永远没有机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因为这两家企业一旦合并之后产能过亿吨,米塔尔跟阿赛洛合了之后产能过亿吨,相当于新日铁的三倍,新日铁比宝钢要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分析一个国家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钢铁并购已经不只是从本国的形势来说,而是从全球化的布局来看。米塔尔跟阿赛洛合并之后,不仅宝钢不可能成为钢铁大王,以后宝钢在世界铁矿石的谈判桌上更加没有宝钢的地位了。很多年之前,中国是钢铁消费大国,代表亚洲进行铁矿石谈判的是新日铁,只是到了最近一两年由于宝钢现在排名世界第六的钢铁阶级所以才有资格坐到谈判桌上。从国际化的背景来看,中国已经到了并购的时代。至于并购中有国资委、地方国资委之间的矛盾,这个恰恰说明资本市场05年提出并购的概念,因为全流通。全流通给了资本市场更多的动作余地。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