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开始大规模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始于2002年前后,经过几年发展,目前,以中介组织为主体、以政府服务为引导的劳务市场化运作机制已初见雏形 5月29日上午,两百多个来自伽师县的十八九岁的维吾尔姑娘,把乌鲁木齐市火车站旁八一招待所四楼的过道挤得满满当当。 虽然是自觉的、压低嗓门的低语,但上百人的合奏还是形成了一阵阵巨大的、欢乐的、节日般热烈的声浪。 这些快乐的姑娘们绝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又第一次坐上了火车,中午2时,她们还要第一次离开新疆,去天津的山岚制衣厂做工。 像这样由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劳务输出,今年在伽师县已经是第二次了。今年3月份,已有200名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的城乡青年赴浙江华顺玩具厂当上了工人。 和前几年不同,对于外出打工,很多农民如今都转变了观念。伽师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副主任阿不力克木·艾力告诉记者,去天津务工前,县政 府要出资进行一个月的汉语强化培训和技能培训,虽然制衣厂只招210个人,但共有500多人报名参加了培训。 刚上完培训班、今年只有19岁的吐逊古丽也说,去内地打工,以前想都不敢想,但现在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出来,除了每个月有400块钱的底薪和计件奖金这个原因外,还因为两个哥哥也在外打工。 伽师县人大代表人事工委主任阿曼古丽告诉记者,到“十一五”末,县委确立了人均收入将达到6000元的目标,而去年伽师县的人均收入只有1700多元,靠种地不可能完成目标。因此,县里已经把劳务输出作为县里的支柱产业,要不断努力使打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和伽师县一样,自治区及全疆各地如今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突破口。记者从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去年,新疆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115万人次,较上年增15万人次。劳务创收17.08亿元,较上年增3.62亿元,实现全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0元,比上年增加40元以上。 据自治区农办政策调研处副处长王兰明介绍,目前,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呈现出劳动力资源信息渠道开通;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域逐步扩大,就业形式多样化等特点。特别是全疆以中介组织为主体、以政府服务为引导的劳务市场化运作机制已初见雏形。转移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比如伊犁州中介组织、经纪人组织的外出务工人数占今年政府组织总人数的55%。各地按照“政府引导、乡村具体组织、能人大户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原则,依托劳务中介机构、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牵线搭桥等多种形式输出劳动力。伊犁州采取对经纪人给予资金奖励、表彰等办法,培育劳务市场。一名经纪人带出一个务工人员,政府奖励5元、10元不等。 据介绍,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成立各种经纪人协会组织35个,从业人员500多人,从事流通行业的经纪人达300多人。阜康市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作用,有组织的将127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博大焦化、麦趣尔、新疆鸿福大酒店等企业就业。吉木萨尔县在6个乡镇成立了“务工协会”。奇台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经纪人已达70人。昌吉州已有26个劳动就业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以及120个社区劳动保障站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头工乡筹建了劳务中介所;昌吉市二六工镇投资50多万元成立了劳务派遣公司;米泉市注册成立了笑诚、成德两家劳务派遣公司。吉木萨尔县兴业劳务派遣公司组织本县近600名农民工季节性务工,短期季节性务工达5000余人次,劳务创收31.8万元。奇台县古城乡二村村民聂建新注册了“古城乡劳务服务公司”,现该公司员工240人,常年从事建筑、农业、植树造林、围栏工程等。 王兰明说,新疆大规模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在2002年,这几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应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新疆作为农业大区,去年农民的人均收入2475元,徘徊在全国第25位,其中的差距就在于农民靠打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太低,只有不到10%,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30%,沿海省区更是达到了70%以上。 探究其中的原因,王兰明认为,由于全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刚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还主要是在一产内部的转移。全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劳务创收仅占当年农民人均纯创收的6.3%,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新疆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占7.2%,小学程度的占42.8%,初中程度的占40.8%,高中程度只占6.6%,中专及以上程度的占2.5%。在外出的农民工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20%。 据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反映,新疆农民工由于语言障碍、缺少岗位技能培训,不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熟练程度达不到企业用人的基本条件,以体力型就业为主,所能选择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困难较大。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现实情况是“要转出的很多、能转出的不多”。 王兰明说,今后,各地政府还应积极引导,加大上岗前的培训力度,此外还应培育劳务市场的发育,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尽快从体能向技能、从数量向效益转变。(6F1)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