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收入而谈分配或就差距而谈缩小,或许难以遂愿,而如果从“消费”的角度来“切入”收入分配差距,或许别有洞天
备受全社会关注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改革,正进入新一轮的“提速”阶段。5月底,中国最高层的决策机构就此问题召开专门会议,这意味着努力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曙光再现。
收入差距的扩大在当前中国转型期社会的存在,业已有目共睹,其复杂性和解决的难度以及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广度,前所未有。正因如此,在较长的一个时期以来,它一直成为中国最为热议的话题。
收入分配差距到底有多大?各种机构的统计数字不一而足。以最能反映这个差距的基尼系数数据,也有多种版本。尽管数字不一,但结论却几乎一致,中国城乡统算的基尼系数早在2000年就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于是,“我们应该考虑让广大的老百姓更加普遍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而当前的焦点是在以什么样的具体方式来填补收入差距的鸿沟?各种论点也层出不穷,拉平行业之间的差距、增加工薪阶层的收入、对增速迅猛的财产性收入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对劳动力要素参与分配的比重增加等等。客观地说,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要问,最具有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关节点在哪?填补鸿沟的“急所”又在何处?那么,这些“膏药”或许只是贴在了肿胀的“患处”,恐怕不是针对内在“病根”的对症下药。
对于收入分配,经济学上有“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等学术上的论述,如果按图索骥,则发现我们的“几次分配”都有问题,照此逻辑分析,其结论只有一个:收入分配的“系统”有问题,只有“重装”一个系统。显然,这种“另起炉灶”式是“休克”疗法不符合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路径。
找准化解矛盾、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往往在于选择好“切入点”,而以辨证的理念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又往往是进入“切入点”的关键。如同“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一样,就“三农”内部本身和就“经济结构调整”而调整,往往会陷入“按下葫芦起了瓢”的窘境。我国近几年来化解“三农”之所以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就是从“三农”问题的外部入手,从而对其“内生性机制”造成了革命性的推动。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亦然,就收入而谈分配或就差距而谈缩小,或许难以遂愿,而如果从“消费”的角度来“切入”收入分配差距,或许别有洞天。
从经济的角度看,取得“收入”是为了“消费”。老百姓的“收入”难,最终体现为“消费”难。目前社会上“因病(医疗)致贫”、“因学(教育)致贫、因住(住房)致生活的艰难之所以产生,根子并不完全在于收入少,而是提供这些产品的“供方”出现了“黑洞”,尤其是那些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提供方,更是出现了扭曲。
收入分配的背后是资源的分配,收入差距产生的背后是资源占有的不公平差距。因此,对资源占有和资源利益分配权和享用权的改革,应该是填补收入分配“鸿沟”的真正路径。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