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带动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如今,天津滨海新区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人判断,这将是中国下一个最可能创造经济辉煌的地方
本报记者赵媛报道
“我的学生里面,开始有人把天津作为就业的首选,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事。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陈秀山告诉记者。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批准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在规划深圳、浦东开发区之后又一个最高级别的中国改革试验区域。”陈秀山说,他研究区域经济的学生,敏感地嗅到了这是中国下一个最可能创造辉煌的地方。
北京和天津的关系,将在这一纸蓝图中找到未来,天津的崛起将让多年前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京津一体化成为现实。
天津不仅会带动京津冀
“我在天津长大,一直觉得天津很好,但2002年在北京生活后才发现,和北京相比,天津的市容和交通状况都太差了。小摊贩随处可见,什么车都可以上马路,破旧的小平房遍布天津,塘沽路边的海鲜摊非常脏乱。”李靓是天津人,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提起自己的家乡,她觉得不平衡。
作为直辖市,人们会把天津与北京、上海来等同比较;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人们又会把天津与深圳、广州等放在同一个天平上衡量,而天津的发展早已被深圳、广州甩了下来。陈秀生表示,天津跟北京距离太近,成了近几年阻碍它发展的一大原因,与周边地区相对独立的小城市群相比,这两座核心城市颇有鹤立鸡群之状,然而本该流入天津的人才和资源却被北京吸引了,没有协调好两座城市的关系。天津在经济实力上与北京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滨海新区的新地位,令天津和北京,甚至中国经济有了进一步腾飞的机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系主任李国平教授说,“天津的崛起带动的将不只是京津冀,北方经济的亮点也要靠天津近两年的发展来实现。”
京津互补才能真正崛起
“根据政策的指示,天津的未来是现代制造业中心、北方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天津将由制造业基地向研发基地等科技方向转化,然后再朝着补充金融功能和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李国平认为,作为试点地区,天津的土地政策将比其他地区更为灵活,扩大供应用地,可以缓解开发区用地紧张局面。
专家认为,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全局的一步妙棋,一步走对,全局就活了。北京虽然在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中占尽先机,但却不是区域经济的中心。以相对弱势的制造业为例,北京的制造业对于周边地方几乎没有影响。而天津作为新的制造业基地,对北京来说不是取代而是一个新的拉动点。
“坦白地说,我个人认为,天津想脱离北京的扶持而腾飞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滨海新区还不足以达到带动整个北方经济的作用,只有北京和天津作为一体互相补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真正崛起,才能融为一体,共同进步。”陈秀生说,“北京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可能被其他城市取代,天津作为金融开放重大改革的试验地区,在商业金融上肯定会大步发展,但不会动摇北京的地位。”
为高科技人才提供新选择
已在滨海新区安家的大公司不在少数。据悉,仅到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落户的已经有100多家外资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以韩日企业为主,三星、摩托罗拉等大公司在天津的员工也越来越多。
“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基地,滨海新区解决的不是农民工而是属于高科技人才的就业,高校毕业生有了新的选择。”李国平表示,滨海新区给全国范围的人才创造了就业机会。
“生产性企业、服务业、金融、咨询、法律等等方面的人才,将在天津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机会。”陈秀生说,“天津的职业培训则必须跟上。”
为住到天津兴奋不已
“天津有了就业的机会,北京人去天津买房,这样的趋势已经显现了出来。”陈秀生介绍。
王女士正为自己的“英明决定”兴奋不已。王女士是一名律师,昨天,她正在天津泰达时尚广场的三居里装修自己的房子,听到滨海新区最新的蓝图,她说,自己早在两年前就听说国家酝酿对天津开发区的一些新政策,她对天津的未来信心十足,为自己买新房子时,就选择了天津。
“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到四千,现在已经快翻倍了,自从买了房子,天津的好消息就一直没停过,现在每周来天津还得用两个小时,不过等到城际快速交通建立起来后,到天津就只需要半个小时了。”她说,“我的邻居里还有一些外企高管,他们在天津和北京都有置业。”
深沪津递进折射改革进程
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表示,要按“经济区”来架构新区行政管理模式
深圳特区的建立带动了珠三角;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促进了长三角。加上天津,这三座城市正好分处于中国经济版图的三大板块。
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认为,要先把天津滨海新区做强做大,然后才能谈到辐射和带动。
观察人士提示,某种意义上,深沪津“三驾马车”运行的方向、速度,也暗合了整个改革的进程。
三个城市的历史递进
1980年,随着《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通过,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开始成立。
珠三角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在20世纪后20年的大改革中,很好地利用了优惠政策。在三大经济圈中,珠三角人均GDP实力最强。
1984年,国家把上海、宁波、南通定为沿海开放城市,获得经济特区部分优惠政策。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做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飞跃”的决策,上海重新崛起,带动了长三角发展。
在三大经济圈中,长三角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均衡。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从理念逐步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进而得到企业界的广泛共识。在这一基础上,长三角成为我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带。
这一次被选择的是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
“三驾马车”个性不同
深圳、浦东和天津滨海,三地有着迥异的“个性”。
经济结构上,浦东和深圳服务业比重较高,天津滨海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行政管理上,浦东和滨海新区均为区一级建制,深圳则拥有更大的决策权;瓶颈上,浦东和深圳更多的是要解决资源、环境和开放变量约束下的再发展问题,滨海新区则迫切需要解决加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这样,上海把重点放在体制创新上,深圳提出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现金融业从规模发展向效益发展、从引进发展向对外辐射发展等。
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则表示,要按照“经济区”来架构新区的行政管理模式、做大做强功能区,并在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改革。“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将累计新增22亿元,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
协调发展的新支点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中国经济正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从低质量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从不平衡发展走向平衡发展、从不协调发展走向协调发展。这其中观念、组织以及制度上的创新至关重要。
对此,有学者认为,对天津滨海新区的期望不同于上海浦东和深圳,要解决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全国来讲,经济布局正呈现出“南高北低”、“东快西慢”的格局。
将来东部地区继续快速发展,支持西部和中部崛起,无疑需要找一个新支点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环渤海地区,是最合适的另一个新支点。
文/本报记者 李媚玲 (责任编辑:田瑛) |